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透过现象看本质:版权产业模式创新发展浅析

时间:2024-04-24

宋丕伟+刘诗航

[摘 要] 版权产业创新发展必须依托集各类版权的登记、评估、鉴定、展示展览、交易、清算、托管、咨询、维权、内容开发、资产管理、投融资服务、创业孵化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提供企业,根据时代发展重点、版权产业的专业视角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才能真正成为版权资源的聚集整合平台,并为相关方面提供专业有价值的服务。版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版权价值评估的问题,从当前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情况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市场进行版权价值评估和价值确定以及价值实现,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服务提供企业能真正秉承“公开、公平、公正”服务理念,为各个相关参与方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防范各种风险,最终将各个参与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各个环节上进行价值的有效传递,成为一个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链,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版权产业供应链。

[关键词] 版权产业;版权资源;文化产业;交易模式;产业生态链;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11-0071-07

笔者在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工作,通过近一年来对版权产业的观察、摸索和实践,同时调查研究了大多数交易场所正在开展的邮币卡电子盘交易模式以及少数交易场所目前正在尝试的艺术品电子盘交易模式,判断出此类交易场所基本上都是在采取“击鼓传花”的业务模式进行运转,交易中的“标的物”实际上仅仅是作为一种投机的筹码,至于筹码本身值不值钱,这都无关重要,重要的是不断地拉“新人”进来交易市场充当“接盘侠”,一旦新进资源不足或者资金量跟不上接盘的需求,就会产生交易量严重萎缩或者交易崩盘。此类交易模式在交易过程中仅仅提供那些没有升值空间或升值空间非常有限的产品,而且过程中也没有提供专业的产品价值发掘手段,便无法提供增值服务运营体系的支撑。可想而知,这样的交易模式,充其量就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一个赌博的市场,根本无益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更谈不上为文化创新带来有益的支撑和推动,反而会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并对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致命打击。

真正的电子盘交易模式不应该或者严格地说是不能脱离线下业务模式的支撑和支持而单独运转,它必然依托于产品本身具有的良好升值潜力,以及线下业务的良好运营、良好的创新发展,以此带来持续的增值效益,形成线下线上的良好互动,进而引导市场资源持续投入到线下的实体经济中,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真正的在各个业务环节上使产品增值,真正地使参与各方获得合理的收益,最终拉动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如果脱离产品自身的增值空间、脱离线下业务运营、脱离实体经济,仅仅通过电子盘模式进行空转交易、大量进行投机操作,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出问题是偶然,出大问题是必然。

作为一名版权产业的从业人员,非常有必要思考以下问题:文化产业如何发展?版权作为文化的核心,版权产业如何发展?版权产业如何建设成为版权产业供应链?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版权产品?如何运营这些有价值的版权产品?如何通过价值运营,使版权产品在各个环节增值?如何通过平台拉动上下游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这些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有关发展方向或目标的问题需要我们这些版权从业人员进行认真思考,并且需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依托政府、企业以及相关力量,通过聚集和融合各方资源,进行有效实践,最终打造出一条适合中国版权产业特色发展的道路。

“文化产业如何发展?版权作为文化的核心,版权产业如何发展?”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从业务发展和实践而言,如果将文化或版权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就必然会涉及到产业模式创新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从版权自身来看,版权的范畴很大,大到可以涵盖无数事物,正因为如此,可以说版权的范畴很小,因为在现实中它的被认知度和受重视度还不够,这就为版权产业的发展前景带来一定的挑战。

版权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终端市场层面的需求以及运营服务平台层面的业务运营主体或服务平台支撑,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从实践发展情况看,版权产业在拉动实体经济的中间层面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存在着两端实心化、中间空心化的突出问题,从而使版权产业在推动或拉动实体经济方面的力量非常有限。在产业发展方面,任何好的规划,都需要强有力的落地措施作为支撑,否则,再好的规划也仅是空中楼阁,久而久之,必然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版权创作、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任务更重、作用更大、要求更高,版权工作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版权工作属于社会化管理工作,从事版权工作要树立面向全社会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运用市场力量,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版权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

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这不是一句空话,需要通过版权产业的发展予以推动和落地。下面围绕版权产业发展做一些简要分析,以便于大家能更好了解和认识当前版权业务模式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家战略引导层面

为全面提高版权创作、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版权强国建设,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力度空前。从国家层面看,出台所有这些政策,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应该说,从顶层设计和方向上来看,版权产业模式创新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

二、运营服务平台层面

国家版权局已授予8个城市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56个单位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18个园区(基地)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成立了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联盟,各省级版权示范工作也逐步开展。包括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在内,全国共设立了12家版权交易中心(贸易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endprint

从运营服务平台层面的框架设计情况看,版权产业模式创新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框架基础。但是在具体落地措施支撑方面,包括模式创新发展方面,目前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版权保护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全社会的版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尊重创作、尊重版权”的氛围还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普遍形成,需要持续加大版权宣传力度。三是版权法律制度、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版权强国的要求,还需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版权市场化机制还有待成熟,版权市场化机制基本还是按照单一的传统业务机制运转,市场化运营机制和创新发展的业务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五是版权的权益价值远远没有体现出来,权益的种类和价值实现方式过于简单、低效,缺乏增值、变现的运营手段。六是版权相关产业链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各个版权相关的业务大多都处于封闭运作之中,没有形成连通上下游业务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套成规模的有效或者创新的版权产业链模式。

三、终端市场层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市场是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领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文化产品制假售假、虚高评估、投机炒作等突出问题。其实,“双创”的核心也是版权创新,只有终端市场切实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己任,在社会上普遍形成对创新的敬畏和推崇的态势,激发出全社会的创新热情,那么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扎根落地。文化不止是阳春白雪,版权产业更不是脱离实体和普通大众的“高大上”产业,它根植于文化的土壤,发展于社会民间的广泛参与和日常的方方面面之中。

简言之,目前终端市场层面存在着以下的客观需要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是人民物质生活足够丰富,为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人民精神生活诉求提升,“仓禀实而知礼节”,这为版权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民间有创新的沃土,广泛参与必将为版权创新发展带来竞争和全面提升,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创新发展局面。四是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由虚向实,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迫切要求,只有虚实结合,才能使经济更趋良性发展,才能真正富国强民。五是科技和金融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随着“版权+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确立,也会进一步催生出新的业务蓝海,从而通过需求拉动供给侧的变革和创新。

当前,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通过落实国家规划纲要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拓展文化发展新领域。从宏观来看,“文化+科技”助推产业升级,通过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催生新型文化业态,这对新时期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最終,“文化+”模式能够助推跨界融合与新型文化业态的形成。从微观而言,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版权产业的特点,站在新的产业高度上,找到版权产业发展的重点,以点带面,最终推动版权产业模式创新发展,这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产业难题。

从产业的视角看,版权业务的发展前景有助于对版权业务进行系统研究和有效实践,并能找出一条适合版权产业模式创新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版权产业供应链就是一种直接的模式体现。但在版权业务实践过程中,很多从事版权产业的人,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供应链是物流范畴的概念,很难接受供应链与版权产业必须搭界融合的事实。这其实是对供应链的狭隘理解,或者可以说是对于供应链没有理解透彻,也可以说我们的从业人员没有通过生态系统的眼光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思维去看待版权产业。事实上,如果想做版权产业,想与实体经济结合,就不能离开供应链,说起供应链,就不能离开供应链金融这一业务核心。下面将对供应链金融、版权产业供应链分别做简要分析,以便于大家能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在版权业务发展过程中予以借鉴和实践。

四、供应链金融分析

供应链金融考虑到商流、物流、信息流、知识流、沟通流及资金流,计划、执行和控制金融资源在组织间的流动,为产业供应链中的相关参与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乱的问题,共同创造价值,最终实现通过金融资源优化产业供应链,同时通过产业供应链运营实现金融增值的过程。

核心企业或平台是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提供企业,更是网络链的平台建设者、管理者和规则制定者。因此,服务提供企业与其他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序列依存,更是依存和相互依存关系。尽管供应链上产生利润的环节很多,但最高的利润回报总是来源于高附加值产品和终端产品。在供应链的产品形态不断被加工制造转化的同时,金融机构通过为相关参与方提供融资服务,实际上也就扩大了服务提供企业的业务总量;同时,服务提供企业还可以压缩自身融资,从供应链整体增值的部分直接获利,实现“零成本融资”,甚至“负成本融资”。

供应链金融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其核心在于供应链金融不是纯粹的金融活动或者游戏,而是立足在产业供应链并服务于产业供应链的行为,它对于优化供应链现金流量周期,乃至提升产业供应链竞争力都至关重要。供应链金融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逐渐从要素金融活动走向了流程化金融,逐渐从单一的借贷走向了生态化金融,从而实现了依托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带动金融资源在组织间的流动,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要使供应链金融真正能够发挥推动实体产业发展的作用,就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建构供应链平台,做好供应链服务,为相关参与方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和资金成本,而不是假借供应链金融的名义,大行资本游戏,甚至成为盘剥产业链弱势参与方的手段。供应链上的融资行动,推动了供应链上的产品流动,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换;进而可以向整个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产品要效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间接地为服务提供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相关参与方带来更多利益。

五、版权产业供应链分析

版权产业,是指生产经营具有版权属性的作品(产品),并依靠版权法和相关法律保护而生存发展的产业。版权产业供应链是由版权产业上游提供方(或版权业务提供方)、版权下游使用方(或版权业务需求方)以及服务提供企业(包括平台、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方)等组成的产业生态链。endprint

当下,基于互联网经济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版权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动漫、影视及各类音乐、文学、图像类以及各种版权衍生品等参差不齐的版权网络交易平台。虽然平台很多,但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平台能真正按照版权产业供应链的模式运转,这是因为它们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平台的资质、对行业的认知、对产业的了解以及过于追求功利等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没能形成真正有效的版权资源聚集整合和良性发展能力,也就谈不上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但是,如果能真正理解版权产业供应链,切实按照版权产业创新模式去发展,版权产业就是一片蓝海,现在也许是版权产业发展的历史最好机遇。

我们所提出的版权产业供应链模式,就是目前正在践行的版权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它是基于我们在文章前面部分的相关分析,以及基于我们对于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透彻理解以及版权产业与实体经济如何有效结合的出发点而提出来的。版权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依托集各类版权的登记、评估、鉴定、展示展览、交易、清算、托管、咨询、维权、内容开发、资产管理、投融资服务、创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提供企业,根据时代发展重点、版权产业的专业视角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真正成为一个版权资源的聚集整合平台,并为相关方提供专业有价值的服务。从目前实践来看,版权产业在發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版权价值评估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当前所具备的条件和基础来看,其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市场进行版权价值评估和价值确定以及价值实现,但是这需要服务提供企业能真正秉承“公开、公平、公正”服务理念,为各个相关参与方提供专业有效服务,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防范各种风险,最终将各个参与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各个环节上进行价值的有效传递,成为一个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链,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版权产业供应链。后续随着版权产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成熟,再逐步形成各种细分的版权价值评估模型和体系,最终形成国内以及国际通用的版权产业价值评估标准以及相关体系。

小 结

版权产业供应链创新模式的提出,标志着版权产业发展找到了一条最具发现价值且具有真正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正确之路。当然,这个创新模式也会在版权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版权产业各参与方的积极支持和深度有效参与,只要我们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只要我们抱着“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切实为版权产业发展贡献最大的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很快实现中国版权事业创新升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N].2017-02-16.

[2]宋 华.再论供应链金融的本质与发展.现代物流报[N].2016-08-

12.

[3]王野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J].2016-08-12.

[责任编辑:曾 菡]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