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俞良早
国际国内学术界对1917年十月革命的认识,多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例如,十月革命时期列宁经济建设的思想,一直被人们视为激进地、猛烈地、迅速地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这样的认识不符合列宁思想的实际。其实,列宁持的就是“渐进的”经济建设的思想。
列宁关于实施“计算和监督”措施的思想是渐进的经济建设思想。在十月武装起义前夕,列宁在考虑革命胜利后需要采取的经济建设措施时,主张实施“计算和监督”的措施。所谓“计算和监督”指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性质的前提下,由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对企业有关的账目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对企业主的活动进行制约的目的,并且使工人在实践中学习企业管理。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论及当前革命的任务时提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当时,党内有人误解了列宁的《四月提纲》,指责列宁“指望”将俄国革命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指出,“这是不对的”,我不但没有“指望”我国革命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我还提醒大家不要有这种想法。显而易见,“计算和监督”的措施是“非剥夺剥夺者”的措施,列宁这方面的思想是“非剥夺剥夺者”的思想。或者说,列宁当时并未提出剥夺资本家财产和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同年5月,俄国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及经济破坏,出现严重的饥荒。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劳动部长、孟什维克斯柯别列夫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为了改善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必须把有产阶级的税率提高到利润的100%,即“剥光”资本家。列宁严厉批评了这种“高调”和“空话”。他说:“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处理得更适当,逐步实行比较合理的税收,把小股东和大股东区别开来,对前者将征得很少,对后者才征得很多。”还说:“甚至对大多数资本家,无产阶级不仅不打算把他们‘剥光,……不仅不打算剥夺他们的‘一切,而且相反,打算让资本家在工人亲自监督下去做有益的和光荣的事情。”这里列宁表达的思想是,不要“剥光”资本家,既不剥夺他们的生产资料,也不对他们征收100%的捐税,而只是对少数大资本家征收较多的捐税。他提出:“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摆脱灾难而应该向人民宣传的措施。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已经取得政权的地区现在就应该部分实现的措施。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应该全部实现的措施。”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起草《工人监督条例草案》,随后领导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正式的《工人监督条例》,展开了工人监督的活动。显然,这是渐进的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实践。
不可否认,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领导进行了国有化。以往人们将国有化等同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列宁国有化的思想理解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实际上这样理解列宁的思想是不符合实际的。列宁领导国有化的工作,目的不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是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当时国有化的对象,一是由外国资本家创办并且外国资本家在革命过程中已经逃离俄国的企业,二是原沙皇政权或资产阶级政权的国有企业,三是铁路、商船等重要行业中的企业,四是企业主不服从苏维埃政权的法令,并从事反对苏维埃政权活动的那些企业。列宁领导进行国有化,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如列宁当时在有关会议上讲到关于银行国有化的原因和意义时指出:无产阶级本来想走同银行妥协的道路,“可是它们却暗中策划了规模空前的破坏,实际情况使我们不得不采取另一种办法来进行监督。”即不得不实行银行国有化的办法。他在说到必须通过银行国有化的法令时强调:“如果现在不批准这个法令,那只会使银行采取种种措施来加倍地破坏经济。立即实行这个法令,不然反抗和暗中破坏就会毁灭我们。”在《关于实行银行国有化及有关必要措施的法令草案》的开头,列宁明确地写道:“粮食的紧张情况,投机倒把、资本家和官吏的怠工以及整个经济破坏所造成的饥荒威胁,使我们必须采取非常的革命措施来同这种祸害作斗争。”以下,他提出了银行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措施的设想。通过国有化,打击敌人破坏活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这是列宁领导进行国有化的真实目的。他的这个思想同渐进的经济建设思想是不矛盾的。
在1918年夏至1920年底的国内战争时期,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苏维埃政权的猖獗行动,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采取非常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的措施展开斗争。学术界许多人认为,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是“激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其实这样看问题是不对的。列宁固然领导苏维埃政权采取了许多非常措施,如余粮征集制、禁止商品交换和自由贸易、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等等。可是,根据列宁的思想,这些措施是应对战时形势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它不是无产阶级正常的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政策。在这个时期,列宁也考虑并论述了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他在考虑和论述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时,头脑是清醒的和冷静的,思想是符合俄国实際的。这个时期的俄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从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看,一定要把个体农民引上集体化的道路,使个体农民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毫无疑问,在俄国完成这个任务是异常困难的。1918年11月上旬,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一下子就把数量很多的小农户变成大农庄是办不到的。要在短期内一下子把一直分散经营的农业变成公共经济,使之具有全国性大生产的形式,由全体劳动人民普遍地同等地履行劳动义务,同等地公平地享用劳动产品——要一下子做到这一点,当然是不可能的。”这里他强调说“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一下子”是不可能的,指在俄国一定要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缓慢的过渡阶段,才能将个体农民引上集体生产和公有制的道路。这个思想是渐进的经济建设的思想。12月中旬,他又说:“实现由个体小农经济到共耕制(指公有制—引者注)的过渡,显然需要很长时间,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深深知道,在小农经济的国家中,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段,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这里他清楚地说这种过渡“需要很长时间”,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段”不可能实现这种过渡。显然,这里他进一步强调了“渐进的”经济建设的思想。endprint
1921年春,苏俄的历史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这个时期列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促进俄国经济的恢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条件。对此,国内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他的思想仍属于“渐进的”经济建设思想。这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俄国由于落后,农村的许多地方,盛行的是宗法制度、半野蛮状态和十足的野蛮状态。从乡村到有铁路的地方相隔几十里,这中间只有羊肠小道,或者无路可通。由这样的状态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实现全国电气化,大大提高生产力。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几十座区域电站……,如果我们能把电力从这些电站送到每个村子,如果我们能得到足够数量的电动机及其他机器,那么从宗法制度到社会主义就不需要或者几乎不需要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了。我们很清楚,实现这‘一个条件,单是完成第一批工程,就至少要花上十年工夫,至于缩短这一期限,那只有等到无产阶级革命在英、德、美这些国家中获得胜利的时候才有可能。”这里的意思是,俄国完成电气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完成第一批工程就至少需要十年,而且完成第一批工程远不能达到目的,还要完成大量的后续工程,这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看来,在俄国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如果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西方国家取得胜利,俄国在西方社会主义的帮助下也许较容易向社会主义过渡,但这更是遥遥无期的事,因为根本不能指望几年内西方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说,如果上述几个条件都不能实现,那就只有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他说:“在最近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从宗法制度、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指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通过中间环节过渡,指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这种思想是“渐进的”经济建设的思想。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消灭了资本主义或者说超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可是眼下还要利用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作用。现实和目标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由现实走向目标的过程只能是渐进的过程。
列宁关于“漸进的”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现实价值。中国和其他一些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具有“渐进的”经济建设的意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了列宁关于“渐进”的经济建设的思想,同时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列宁的思想。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