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错”重生

时间:2024-05-07

黄毅文

【摘要】人无完人,小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以及其它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打击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阻碍着数学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本文主要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错误资源,化负为正,让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获得“重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误资源 应用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从化区2018年农村专项课题《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学生错误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8BN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15-02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不少学生数学思维较差,数学学习始终得不到提升,甚至会“惧怕”数学,在做题的时候总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从而严重打击了自信心。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对待错误的态度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能够对错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总结,从错误资源中找到出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形成一种纠错思维和能力,这样就能够让错误资源为己所用,从而起到更加积极的效果。如何有效地运用好错误资源,让学生“历”错重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亲历“错误”,追本溯源

俗话说“事出必有因”,任何结果的出现,都一定有相关的原因,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记忆知识,还是在做题方面出现了错误,我们都不能够将注意力放在错误本身,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出现的错误去分析隐藏的各种导致这些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如果是客观原因如题目超纲、难度太大等,则应当从老师出题的角度进行解决;如果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等主观原因,则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水平,从而在犯错中不再错。

比如心算是训练学生算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好心算能够让数学更加简单高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出“4(?)(?)=12”这道题,其中第一个括号里主要是填“+、-、×、÷”四种运算符号中的任意一个,第二个括号主要是填“1-10”的任意一个整数。然后学生自主地进行填空,这时有的学生填4(×)(4)=12,有的填成4(+)(7)=12,当学生填完之后,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填写来看,都出现了错误,而且这个题目比较简单,不存在超纲或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问题,所以可以确定为主观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4(×)(4)=12很明显是由于学生对于乘法口诀背诵不熟悉,所以出现了错误;4(+)(7)=12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加法运算不熟悉,或者是因为过于粗心。当找到根源之后,老师再让学生认真地记忆基本运算的口诀,然后布置相应的习题加以练习,进行巩固。

二、例說“错题”,辨析建构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又可以列出无数的题目,但是在教学的时候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讲到所有的题目,所以只能够有效的利用例题来进行讲解。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有一些易错题,如果很好地利用好、讲解好这些易错题,则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很好地解决好类似的题目,从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比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无法弄清比例的正确算法。如判断题,“有两个正方体,它们的棱长比是2:3,那么它们的表面积比是2:3,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比是4:9”。这是《比的应用》中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比的掌握和运用,以及正方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这要求学生要对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有熟悉的记忆和把握,同时还要知道比例的运用。可以设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2和3,那么它们的表面积分别为2×2×6=24和3×3×6=54;它们的体积分别为2×2×2=8和3×3×3=27。所以它们的表面积比应为24:54=4:9;它们的体积比应为8:27。通过这个题目的讲解,可以很好地掌握比的相关知识,并且以比为纽带,进一步掌握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融会与建构。

三、无中生“错”,趣点横生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只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教会学生机械地做题,而是要在教学中渗透反向思维,比如故意讲错一些内容,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不仅仅是死板地跟着老师走,而是要开动自己的脑筋,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习,去发现老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加以解决,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题是重难点,也是容易出错的题型,很多学生在应用题上丢分。如“四年级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5,女生比男生多8人,问男生人数为多少?”这是一个跟学生很贴近的问题,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故意出现一些小错误。设四年级的女生人数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3÷5x,然后计算:3÷5x-x=8。这时有的学生就发现了算式中的错误,因为3÷5x比x要小,用小的去减大的不对。然后老师让学生自己思考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这时学生就返回去重新阅读题目,结合未知数列式子,设女生人数为x,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5,那就应该是3÷5x,而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8人,那么就应该是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即x-3÷5x=8,这样算出来x=20人,3÷5x=12人,得到了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敢于质疑老师的答案,最后学生自己算出了正确答案,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以”错”起步,历“错”重生

有名言曾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害怕犯错误,凡事非常小心,但是依然避免不了犯错,这反面会束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以错误并不可怕,最主要的是要以“错”起步,要敢于正面错误,要积极地去分析和总结错误,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内在的原因,并围绕错误去发散思维,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自己细致的态度,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获得重生。

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混合运算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总是在不同的运算法则上出错误。如老师给出一组算式:4+2×3=18;5×3-3×2=24;8÷2×2=8。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让学生去找出来,很多学生分不清对错,认为所有的算法都是正确的。在他们看来:4+2×3=18,运算过程就是4+2=6,6×3=18;5×3=15,15-3=12,12×2=24。所以选择这些式子都正确,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弄清楚运算法则的优先顺序。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乘法和除法优先,加法和减法其次,所以在运算的过程中,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然后再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这时有的学生发现:4+2×3中既有加法也有乘法,要先算乘法为2×3=6,然后再算加法4+6=10,所以这个算式是错误的。5×3-3×2中既有乘法也有减法,同样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即5×3=15,3×2=6,15-6=9,所以这也是一个错误的式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经历了错误,认识了错误,分析了错误,并且从错误中跳了出来,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总之,在学习中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错误资源是可以进行有效的运用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亲历“错误”,追本溯源,要有效地运用“错题”来辨析建构,要无中生“错”进一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要善于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答案。

参考文献:

[1]岑晓芸.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8-131.

[2]汤素芳.浅谈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11):69-70.

[3]苗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8):36-3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