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电加工技术》课程的特点,主张课堂教学中引入金属零件工艺品制作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弃以往的传统上课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務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等教学方法。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师引导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特种加工 教学 工艺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19-01
数控电加工技术是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它是应用了自动控制、计算机、自动检测机密机械的高新产物。这种加工方式弥补了传统机械加工方法中的不足,特别在新产品的试制、精密零件、特殊材料及模具制造上开辟了一条新的工艺途径,因此电加工技术课程已经作为专业课在中职学校开设,主要针对模具、数控专业的学生。此课程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1.电加工课程以往的上课模式
电加工课程在我校开设已有10年之久,是机械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涉及面广,综合性比较强,它的加工方法与传统的加工方式有许多独到之处,在很多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课程设置主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师根据教材把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利用剩余的课时来到实训场所。由于课时设置较少,实训室设备不齐全,不能保证每个同学设备,教师为班级学生约35人分组,大概5-6人每组,每组提供加工零件的图纸然后在线切割设备上画出图形,经老师检查合格后再加工出零件。由于电加工设备的特性,加工模具零件耗时较长,加工期间学生只需在旁边观看即可,开始上课可能还比较感兴趣,几天之后每组六个人就显得没有事情可做。普遍反映本课程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听课,因此电加工技术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怎样能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对此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创新,进行了探索。
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死板,尤其是针对于电加工线切割这种一个人可以操作多台的设备,而且学校设备数量又很有限,又常有故障。这样难以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动手操作,完全投入到课堂中来。近几年来随着网络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为了让我的课堂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渗透到实践教学中来。先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中不再限定学生制作的零件,不再提供给学生图纸。把金属工艺品引进了我的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自己喜欢的工艺品,然后自己画图设计,标尺寸,在电脑上画出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并打印出图纸,先做完的同学可以利用U盘直接导入到设备上,检查无误后,在机床上加工出来。分成小组的形式,每个小组一个作品,这样既节省了在机床上绘图的时间,也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分工明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的任务,比如有设计的学生,画图特别好的学生可以负责绘图,操作能力强的可以操作机床。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不浪费课堂的每分每秒。学生从简单的薄板类工艺品零件加工再到复杂的拼接类工艺品零件的加工。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在操作能力,零件的间隙配合的掌握都得到了锻炼。理论教学部分,在设备有加工任务的情况下,设备不停同时组织学生利用10-20分钟的时间把当天课程实践操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讲解一下。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每组学生都有一件甚至多件工艺品,学生可以送给父母作为礼物,满满的成就感。
3.与之前的上课模式比较
3.1重实践轻理论
在以前的课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剩余的时间为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更应该是重于理论教学的,在实践教学中应该以理论教学作为指导。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探索的精神有目的性去进行操作,学生对单调的理论课堂不感兴趣,对教师提供的零件图纸不感兴趣,应发挥他们的喜好,让他们自己去找想要创作的工艺品零件。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3.2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从以前的上课教师发图纸给学生,转变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工艺品图片,找灵感自己设计出想要的工艺品。并在CAD上绘制出工艺品的各个零件图纸,所制作的工艺品本着美观实用的原则,突出创新能力,本校学生把制作出来的工艺品参加了“文明风采创新作品大赛”,获取了不错的成绩。
3.3 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制作一个完整的工艺品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分工明确,每个环节都不可少,一个人缺席就会影响整个小组的进度。避免了以往课堂上机床工作,在不需要操作时,所有学生围着机床讲话唠嗑的情况。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信任关系,团队合作意识,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曹自洋.特种加工技术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课程教育与研究-下,2015第05期
[2]刘海华,尹清.特种加工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4(2):45-46
[3]何新英.《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
作者简介:
高庆令(1986.10.23-),女,辽宁省大连市人,汉族,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