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培智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4-05-07

【摘要】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内容建设一定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尤其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课程内容的选择对特殊儿童具有直接的影响。由此可知,《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培育)的思考与探索》这一课题具有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笔者从特殊教育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目前特殊教育课程所选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内容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课程 教学内容 问题 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13-02

一、特殊教育相關概念阐述

特殊教育,主要指的是对于特殊的儿童采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所进行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主要指的是为满足身心缺陷的人(即盲、聋哑、弱智儿童以及问题儿童)的学习需要而提供的教育可以称之为特殊教育。各国实施这类教育的机构一般有:盲人学校、聋哑学校、肢残和畸形儿童学校、语言障碍儿童训练中心、森林学校、疗养学校、特殊学校、低能儿学校、工读学校、儿童感化院,以及附设在普通学校的特殊班级。

二、目前特殊教育课程所选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特殊教育课程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受益很大,最为关键的是加深了人们对学生差异的认识,推动了满足个别需求的教学材料与方法的发展。

新一轮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课程理论和教学体系,虽然我国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课程和教学还不够成熟。很多方面都有待完善。比如,单纯地从特殊教育课程所选教学内容中就可以看出,部分教学内容与社会适应性不相符合,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而如果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那么就会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仅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教育领域的供需矛盾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就会造成教育的恶化,进而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很多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与学校具体环境的适应性也不相匹配。开展教学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教育不是一个谁迁就谁的问题,而是平衡学生与教育资源的关系,教学环境囊括的意义很广,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包括学校所具备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如果教师忽略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的教学环境而安排一些不太容易实现的教学内容,那么这不仅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也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要注重对学校教学环境的考察,尽可能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教学。开展教学工作的最终服务人群是学生,特殊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培智学生的有限的思维能力,这些有限的思维能力是培智学生能够更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而有很多课程内容却并不是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加之有些教师机械式地挑选教学内容,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教育的真谛,也没有体会到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对教学内容深浅把握不够准确是很多教师都存在的问题。难度大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跟听“天书”一样,这就必然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而内容太简单,就会让他们很容易“走神”,不认真听课。

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内容的思考与探索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像一面铜镜,如果这面铜镜足够得明亮,那么通过这面铜镜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但是如果这面铜镜长时间没有经过打磨抛光,那么学生通过这面铜镜也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自己。那么从教师方面入手,将这面铜镜打磨光亮,照亮学生。

教学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同时对整个教学过程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生活有足够的适应性,让教学内容“接地气”,保证培智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与此同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更应该符合学校的具体环境,保证其与学校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围绕学生而进行,特殊教育课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的使残疾学生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补偿自身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吴春艳.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02):31-35+50.

[2]王明娣.智障儿童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02):85-89.

[3]张婧.信息化教育时代与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关系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5(02):74-77.

作者简介:

杨丹(1976,6-),女,汉族,湖北南漳人,本科,中级职称,副校长,研究方向:培智语文,小学培智学校课程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