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时间:2024-05-07

陈嘉琪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性方案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文本分析等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5-02

2011年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性方案》(下面简称《指导性方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不断完善。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本研究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性方案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文本分析等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方面

1.培养目标与真实的就业岗位有较大出入。

不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从事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观念都缺乏明确的认识,作为最客观直接的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就业观的指向性。上述目标指向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达到幼儿教师的标准,就业指向为幼儿教师、幼儿园管理层和保育员等,这样的指向过于狭窄。专业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去幼儿园,不知道可以从事与幼教事业相关的岗位,造成了教育培养浪费。此外,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与服务也提出更细致的要求,不少用人单位除了需要幼儿教师,还提出英语、艺术专长教师等更专业化的需求。此外,不少艺术培训机构、早教机构等需要育儿保姆、亲子顾问、亲子客服等服务领域的人才,说明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岗位具有较大的出入。

2.培养目标下的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

《指导性方案》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提出了培养规格,提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的“三观”,即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在职业能力方面除了作为幼儿教师必需的弹、唱、跳、画、说等基本技能外,更加强调“保教”结合。在《广东省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可知,家长需要能“经常与家长交流孩子情况、重视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孩子的生活照料细心、重视发展孩子的自理能力、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等”的老师。同时,对有职业专长的教师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毕业生与学前教育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主要是专业技能、特色教育能力的差距。

二、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有待完善。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规定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放假时间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周。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学分制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然而,《指导性方案》要求公共基础课是通识课程,开设不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专业通用课主要是实践技能,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左右。专业核心课为专业理论知识,占总课时的六分之一。实践课为综合实训见实习课程,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左右。选修课占总课时的5%。《指导性方案》在公共基础课设置方面不到三成,在专业技能课(涵括专业通用课、专业核心課、实践课)设置方面不到六成。

2.课程结构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无法较好地满足学生需要。

为了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广东省为例,就学校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 380份,回收后经筛选,确定有效问卷348份,有效率为91.6%。在调查中,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选择应开设的课程、选择无用的课程。

由表 1 和表2可以看出,对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多数的学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其中,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博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专业技能课的比例高达84.2%,认为应该开设实践课的比例达到76.4%。而对于专业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学生们并不太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没有实际用处,且这一部分的学生比例占到了75%,专业理论课程认为该课程无用的比例占到了49.1%。结合访谈,发现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针对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是 0-6岁的孩子,他们更倾向于生动形象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所以运用幼儿教育的专业技能,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此外,实践课包括实训和教育实习,能有助于学生锻炼专业技能和寻找不足的课程,所以也比较受欢迎。与之相比较的专业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对于中职学生理论性强,而且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需长期体现,因此他们认为无实际用处。学生们出现这样的认识是由于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对幼儿教育的技能的要求较高,导致了学生认为理论课无用,并不能认识到理论课的运用是潜移默化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此外,学生对于选修课的需求值得关注。

三、课程内容方面

1.课程内容缺失全面性,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能有差距。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文件从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阐述了一名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的内容。专业知识涵盖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领域的内容。专业能力涵盖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七个领域的内容。从《指导性方案》可知,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部分的内容占比较大,如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和幼儿教育学基础、幼儿心理学基础、幼儿卫生与保育基础、美术、唱歌、乐理和视唱练耳、键盘、舞蹈、幼儿教师口语、幼儿文学等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核心课。但是,专业能力领域的内容在课程内容中所占比重不足。虽然课程设置中也开设有七个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 但是在具体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活动的指导,仅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如幼儿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等课程,无法满足标准的需要。此外,师德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在德育课中开展,内容较少,无法涵盖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教师伦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

2.课程内容割裂了基础知识与核心知识,课程种类过于单薄。

课程内容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的。学科体系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内在联系的反映,通过学习科学的学科体系,可以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是为学生安排的,如果不符合学生认识的特点,学生就难以接受,那么再科学的内容也是无效的。因此,在《指导性方案》中,核心课程的相关基础课程缺失,如舞蹈课、美术课等艺术课的开设没有公共艺术、艺术教育概论作为基础,幼儿心理学基础与幼儿卫生与保育基础没有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基础,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指导没有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作为基础。此外,心理学仅以幼儿心理学基础作为学科课程,没有涉及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理论等课程;教育学仅以幼儿教育学基础作为学科课程,没有涉及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等课程。课程内容较为薄弱,无法从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重艺术技能类课程,削减其他类型的课程。

在就业需求、用人单位等社会利益的驱使下, 不难发现不少的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高度重视艺术类技能课程, 加大学生艺术技能课程内容,而学生的课时量有严格的规定, 这样只能弱化其他课程,压缩课程内容。《指导性方案》中安排了专业通用课有美术、唱歌、乐理和视唱练耳、键盘、舞蹈、幼儿教师口语、幼儿文学,课程种类和数目比公共基础课还多,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学都要练,导致了学生艺术技能很重要。此外,具体操作中不少学校还增加了艺术技能类课程的学时,忽视其他课程,这样, 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是能歌善舞的艺术生,而不是教书育人的教师。

4.课程内容中实践性课程学时较少,实训形式单一。

根据《指导性方案》,实践性课程包含了幼儿园保教见习、幼儿园保教实习、毕业实习、毕业汇报、入学教育及军训和毕业教育,最终与幼儿教育实践相关的课程仅有幼儿园保教见习、幼儿园保教实习、毕业实习。《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 中提到,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因此,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非常重要,实践性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能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工作,实际体验幼儿园保育工作岗位任务,学习、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模拟教育活动或进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此外,实践性课程的实训不能仅局限于幼儿园见实习,微格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幼教行业机构实践等均可囊括其中。

5.选修课不受重视,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和必要补充,能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动地适应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指导性方案》中,专业课和人文课各占总学时的2.6%,且在方案中仅提示为“学校自定课程”,除此之外均没有任何提示。因此,各中职学校在执行的时候,很多学校都不开设选修课,或者开设的选修课质量并不高,没有高质量的教材,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方面的自由度不够,选修课没有真正起到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当前幼教发展需要方面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方面

1.部分課程的课时安排不当,课程偏重不一。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恰当计划与实施能力、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等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划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目标、内容与要求和指导要点。因此,专业核心课中幼儿教育学基础和幼儿心理学基础的学时比幼儿卫生与保育基础的学时多三分之一,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指导的学时均衡不一,有失偏颇。此外,在专业通用课中偏重美术和键盘,幼儿教师口语、唱歌和舞蹈学时较少,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认为必须重美术、键盘,轻口语、唱歌和舞蹈。此外,每门专业通用课的学时均比每门专业核心课的学时多,重技能轻理论,没有很好地贯彻国家政策文件的需要。

2.课时顺序没有均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在《指导性方案》中,基础课类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专业通用课前五个学期都有,然而专业核心课集中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其中第五学期多数学时导致了学生先学学公共基础知识,后学专业知识,割裂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联系。此外,作为专业核心课,幼儿教育学基础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幼儿心理学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幼儿卫生与保育基础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这样的安排,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一般出现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然而幼儿园保教见习和幼儿园保教实习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仅有一周,第四学期有两周,第五学期有五周,最后第六学期只有顶岗实习,能否及时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课对于专业课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考究。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的总结,如何制定适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提高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将是学前教育界未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坤.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王华.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视角[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1):96-97.

[4]方月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课程改进思考[J].教育探索,2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