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独立学院基于PBL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构建理论研究

时间:2024-05-07

【摘要】PBL是“项目式学习(Project?鄄based Learning)”的简称,是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翻译工作坊这一概念是由 Gentzler在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一书中首次提出,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一起从事翻译活动的工作坊”。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PBL、翻译工作坊及不同的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发现以PBL为基础,将其与翻译工作坊相结合,关注独立学院本科翻译专业学生语言、信息挖掘、专题知识、翻译服务、跨文化视角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翻译能力,构建基于PBL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不论是作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分,或作为提高职业翻译能力的一种尝试,抑或是作为翻译教学法的一种探索,都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 PBL理论 翻译工作坊

【课题项目】1.2017-2018年度甘肃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独立学院基于PBL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研究》(GSSKB17-10);2.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2017年校级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汉英翻译中的逻辑转换问题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网页翻译为例》(2017006KA)。

【中图分类号】H0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44-02

1.引言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个领域逐步与国际接轨,翻译作为国际交流中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愈显突出。2006 年,教育部首批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独立学院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高等教育人才最基本的知识和素养,又要具备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自2012年起,独立学院也开始开设翻译专业。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作为甘肃省首批独立学院,也是甘肃省首个且唯一一个获得教育部批准,允许开设英语翻译本科专业的院校,于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翻译专业学生,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

然而,独立学院翻译专业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生源、师资、教学机制等方面都不及公办高校,对翻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尚处于摸索阶段。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专业在独立学院的建设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其自身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因地制宜,利用优势创建特色,积极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翻译专业在独立学院的长足发展。

2.理论研究

2.1 PBL研究综述

PBL 以真实项目为语言学习的依托,既注重过程又注重产出,鼓励学习者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分析、内省并最终按要求顺利自主或集体完成相关任务。PBL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一种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PBL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下,能够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教師和其他学习者等人的帮助,通过协作式学习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PBL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被引入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实践,国外PB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BL对二语学习环境的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大多采用定性方法。国内对PBL的研究主要关注PBL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实施,对PBL在大学英语学习环境下的实施研究非常有限。但是,国内外将PBL用于翻译能力培养研究的目前甚少。

2.2 翻译工作坊研究综述

翻译工作坊这一概念是由Gentzler(1993)在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一书中首次提出,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一起从事翻译活动的工作坊”。 其后,Mackenizie(1998)提出,翻译工作坊教学可以通过“质量导向的合作翻译”训练来实施。 学生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翻译任务,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而是成为小组一员,扮演组织者、指导者、评论者的角色。目前,在国外翻译工作坊已进入课程设置。例如,美国的欧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的比较文学专业就设置翻译工作坊课程,要求学生组队合作将古典诗词或当代作家的诗作翻译成美式英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的翻译课程也采用翻译工作坊的模式授课。

国内对于翻译工作坊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国内,“翻译工作坊”这一概念是由张健(2003)在《电脑爱好者》发表的《借鸡下蛋——开一家翻译连锁店》一文中首次提及,之后肖红(2005)在登载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的《“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首次详细阐述。目前已涉及商务、医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出版等多个学科领域。将翻译工作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典型范例是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的翻译精品课程建设,将传统翻译课堂转变为翻译工作坊式的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汉英对比为经,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为纬,让学生在讨论与互动中提高翻译能力和英语水平。”

2.3 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2.3.1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

豪丝(House)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有如下描述:“翻译课程的老师,常常是一位说目的语的人,发给学生一个篇子,这种篇子中满是陷阱,然后,由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翻译出来,在以后的课上,全班同学逐句讨论,最后,老师给出一个‘正确译文 ”。在德利尔(Jean Delisle)看来,这是一种“教学翻译”(Teaching Translation),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工具,依附并为外语教学服务。

2.3.2 对比翻译教学模式

对比翻译教学模式将翻译教学建立在源语与译语的对比之上,包括语言层面的对比和文化层面的对比,通过比较两种语言及各自承载的文化差异来讲授翻译。

2.3.3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认知心理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成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作为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该模式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所学课程积极体验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引导作用。建构主义不再把翻译视为简单的由源语到目的语的静态文本转换过程,而是涉及诸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2.3.4 实践翻译教学模式

实践翻译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翻译教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依托学校专业平台,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实践环境,在实际环境中教授翻译,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直接导向就业、服务市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探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了翻译的实用性特征。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突出了翻译的服务作用,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扩展了翻译教学的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多样化、实用化。

2.3.5 媒体和网络翻译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校园网络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多媒体与网络翻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国内外翻译教学领域在多媒体网络与翻译教学结合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瑞士日内瓦大学翻译学院的翻译教学课程就包括信息系统运用、数据库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课程。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于1999年成立了“机器翻译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也把“电脑与翻译”定为必修课。首都师范大学的封一函副教授尝试了在教室网络中实行交互式翻译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已研制出我国第一部电子口译教材。

3.结语

一方面,2011 年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的文件正式批准2 所独立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12 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学生。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24所独立学院开设翻译本科专业。但目前国内学者对独立院校翻译教学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模块,将翻译作为一个独立专业的研究鲜有涉及。少数以翻译本科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的学者,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探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对“翻译工作坊”的定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而非教学模式,李明,仲伟合(2010)曾指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大量高强度翻译训练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实施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 基于对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调查及梳理,吕亮球(2014)提出了英语专业本科翻译工作坊的具体操作程序。

本研究将以项目式学习(project?鄄based learning,简称PBL)为基础,将项目式学习(PBL)与翻译工作坊相结合,关注独立学院本科翻译专业学生语言、信息挖掘、专题知识、翻译服务、跨文化视角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翻译能力,构建基于PBL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本研究不论是作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分,或作为提高职业翻译能力的一种尝试,抑或是作为翻译教学法的一种探索,都十分有意义。本研究不仅能为笔译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对独立学院等此类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构建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为市场和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专业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 2002(11):19-21.

[2]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70-73.

[3]曹明倫.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1-8

[4]刘和平.翻译教学方法论思考[J].中国翻译,2004(5):39-44.

[5]刘宓庆.翻译教学: 理论与务实[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作者简介:

杜焱(1988.11-),女,汉族,甘肃省武威市人,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