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卢灿
【摘要】低年级儿童处在阅读的起始时期,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能够使之受益终身。授之以渔,整合单元语文要素,在教读中渗透阅读方法和策略是学生实践有效课外阅读的必要条件;择优择适,选择优质且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实践有效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从扶到放,有针对性地在课外阅读材料中运用阅读方法和策略是实践有效课外阅读的途径;由零变整,读整本书,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141-02
众所周知,一个人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长期持续的海量阅读,以及高品质有深度的阅读体验。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发现其很难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迁移到课外。“1+X”,“1”是指单元中的一篇课文,“X”是指课外补充同类型同主题的若干篇文本。“1+X”就是指学生通过在若干篇与课文类似的文本中进行阅读实践,来巩固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最终指向整本书的阅读。笔者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进行“1+X”的课外阅读实践的尝试。
一、授之以渔:单元整合,教读中渗透语文要素
(一)单元整合重点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在之前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借助图画、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猜字阅读。本单元安排了《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和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等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文时可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
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给方法,提醒学生利用课后生字表和查字典等方法來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在文中给生字注音。
教学时,交流识字方法——利用课文插图猜读词语:折纸船、扎风筝、漂流、飘荡;利用字形猜词语:松鼠、哭、取下;利用形声字猜词语:幸福、但愿。学生还可以当小老师,通过给生字扩词的方法,从字义理解上学习生字。
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自编儿歌,来理解课文内容和巩固生字词。如:松鼠折纸船,纸船漂哇漂,祝你快乐里面藏;小熊扎风筝,风筝飘哇飘,愿你幸福里面藏。
在此基础上,学习《风娃娃》一课时可以更加放手,让学生真正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自主识字,而教师则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检查学生对生字的预习状况,重点指导难读难写字的识记,矫正读音、教授方法。
(二)单元整合重点二:字词句的理解、积累和综合运用。促进字词句理解的方法有很多——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表演、联系生活实际等。在《狐假虎威》一文教学时,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几个词语,可以安排以下学习活动:
读课文,明确“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是描写狐狸的词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是描写老虎的词语。→观察图片,模仿狐狸和老虎分别进行表演,体会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读课文相关语段,进一步体会狐狸和老虎不同的神态和心理活动。→选用其中一个词语说说句子,或在新语境中选填合适的词语。
可以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狐狸分奶酪》一文中的“拌起嘴来”,理解《风娃娃》课后习题中的“寒风、凉风、暖风、狂风、台风、暴风”等不同风的类型。
在句子理解上,《狐狸分奶酪》一文的课后习题提供了一种比较阅读的策略。
(三)单元整合重点三: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四篇课文指向借助四种不同的方法讲故事——《风娃娃》根据提示讲故事,《狐假虎威》是先给词语分类,再借助词语讲故事,《狐狸分奶酪》借助课文插图讲故事,《纸船和风筝》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故事。对于单元整体来说,复述故事的能力训练要有方法指导,更要有从易到难的梯度体现。
(四)单元整合重点四:同样是“相处”主题,指导方向不同。从感受人文主题来看,几篇文章都围绕“相处”话题,但各有侧重。《狐假虎威》的主题是与敌人相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使自己摆脱危险。《狐狸分奶酪》的主题是与同伴相处。如果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风娃娃》的主题则是与陌生人相处。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二、择优择适:兴趣为要,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曹宝龙在《学习与迁移》一书中表示,学习迁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要使学习的正迁移达到好的效果,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巩固、落实,就要首先提供若干篇同类或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是为学生实现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的前提条件。如何挑选优质且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下称《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标准》架构了一套完整的、呈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是语文教学和指导不同年段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依据。《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指向“激发阅读兴趣”“掌握读书方法”“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并乐于表达”等。从文学体裁上看,《标准》建议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二)与统编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指导思想相统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是学生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最直接的素材。自2017年起投入使用的统编教材构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阅读学习体系,以“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法编排,增加了“快乐读书吧”等多个版块。语文要素更是包含在课后练习当中,与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相互关联。
(三)与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契合。统编教材的主编温儒敏先生说:“语文需要渲染、积累、习得。如果说语文教学有规律,那就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学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对象,是阅读实践的主体,无论多么经典和优秀的作品,都应该给合适的学生去读,否则只会消磨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不可能指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从扶到放:实践习得,进行课外阅读导读
(一)课外阅读实践一: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外阅读材料中,经常会出现生词,要引导小朋友将在课内阅读中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理解中去。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是最常用有效的方法,在《妈妈的戒指》一文中,“照例、缘故、顶用”这几个词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就可以在这几处以泡泡的方式做出提示——如,“读了第8、9自然段,我知道‘缘故’的意思就是_______。”用相同的方法,还可以理解《好邻居》中的“稀罕事”“一溜烟”,《树叶小船》中的“依偎”等词语。
(二)课外阅读实践二:运用多种方法复述故事。通过在第八单元借助词语、插图、理清故事结构等方法,练习了从片段到整个故事的复述,学生已经有初步的复述故事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实践不同的方法复述故事:
(1)阅读材料《树叶小船》一文,故事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地点变化,抓住关于地点的关键词就能复述故事。可以作为《狐假虎威》的补充。(2)阅读资料《妈妈的戒指》一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的,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斯图尔特下排水管找戒指的片段,該片段以对话的方式展开,就可以作为课文《狐狸分奶酪》的补充,抓住对话来复述故事。(3)阅读材料《和甘伯伯去游河》是一本绘本,情节简单,甘伯伯根据不同乘船人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只要借助插图,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把故事复述出来。(4)阅读材料《好邻居》一文,有相同的故事结构——“(谁)收到了西红柿,说:‘冬天吃西红柿还是头一回呢,还是送一半给隔壁(谁)吧。’”
以相同的叙述方式推进故事,这和课文《风娃娃》是相同的,只要引导学生抓住不同的人物就可以复述故事。
四、由零变整:读整本书,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在课外阅读材料中进行了阅读实践,单篇阅读更像是小试牛刀,从中学习阅读方法,落实语文要素。
如在阅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文,笔者设计了阅读单。
在设计阅读单时,笔者以客观题为主,因为要考虑学生“爱阅读,不爱考试”的心理,但是在思维训练上不能放松要求,要有难度,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思考力的阅读。第1小题是从直接提取文本信息的角度出发设计的——“狐狸爸爸为了保护家人,想到带领家人逃跑的方法是( )”。第2小题重在对信息加以简单分析和判断——“我会根据比恩、邦斯、博吉斯的特点选出他们正确的画像。”第3小题和第4小题则是读完整本书后对人物和主旨的简单判断——“三个饲养场场主是个( )的人”,“狐狸妈妈在狐狸爸爸完成任务时都会( )”。第5小题则较有思辨力,启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思维体系,拥有自己的思维方法——“獾问狐狸爸爸:‘你一点儿都不为此感到担心吗?’狐狸爸爸说他这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饿死,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可以和爸爸妈妈交换一下看法哦!”
总之,阅读对于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孩童时期若能有强烈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那一定是对人生大有助益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尝试,大家也知道光靠海量阅读,而不重视反思和吸收,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是很大。依托统编教材的现有体例和编排思路,教师可以有规划地做好与教材同步的阅读拓展,这样的阅读实践不是通过反复做题来应对考试,而是对课内语文要素的延伸落实,通过阅读、深阅读、有思考力的阅读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曹宝龙.学习与迁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