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情感导航为课堂提速

时间:2024-05-07

陆柳娟

【摘要】在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更高。学生进入小学,与其他学生、教师之间需要进行情感交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十分丰富,且人文情感丰富。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注意积极应用教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有效渗透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5-0096-02

小学生一般情感比较敏感,在阅读学习课文时,很容易被课文中的人物情感、教师讲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感受,并融入到具体的故事情境之中。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当在明确小学生上述特征基础上,重视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具体教学活动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以及思维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乐观精神,促进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塑造。

一、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作用

1.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所忽略,虽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但对学生的积极人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且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借助情感育人的方式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能够整合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丰富的情感。

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小学阶段学生年纪小,具有相对较少的情感经验,对于情感的认知态度并不成熟,且存在情感泛化的情况。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烈,对周围世界的事物都有着一定的探索求知欲望。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探索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升自我情绪调解能力,保证学生可以在一些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有效地释放、调节,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促进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渗透策略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小学生进入校园后与教师接触比较频繁,教师规范自身行为,能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提供相应的榜样。所以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习特点,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增强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优化情感教育,有效契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尊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与学生做朋友,促进良好的情感交流模式构建。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自身的工作方法、日常行为规范性提升,增强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以课文《桂花雨》为例,本文论述作者童年时代的关于桂花的故事,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同年时代的“摇花乐”,展现了纯真的童趣、淳朴情感,表达了作者眷念童年生活和家乡亲人。课文字里行间都有着作者独特的创作背景以及个体感情,对于文中蕴含的思鄉情怀,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因此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在遵循语文教学本质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生学习规律、身心特点相结合,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第三自然段,抛出问题:“你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到摇桂花的快乐呢?可以试着圈画句子和词语体会。”在阅读后,教师询问学生的圈画情况,如“‘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中的“是件大事”“老是”“缠”等都能够表现桂花对“我”非同一般,并且十分向往“摇桂花”这样事。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作者这样急切摇桂花,可以在‘问’的前面加一些提示语吗?”“这句话是问句,为什么要用叹号呢?”随后再次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也可以提出文中的重点句段,帮助学生思考课文的情感。在感悟完成全文情感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生活中难忘的人或是事情,增强对学生的了解。

2.促进教学情境创建

不同学科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相比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情感丰富,不同的情感都如同细雨一般落入学生内心深处。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基于学生这一核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体会情感。为了促进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音乐、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以《少年中国说》教学为例,本文蕴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该课文为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资料、注释等方式,对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解,但文中应用的象征手法,体现的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生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即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结合本文的背景,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任由帝国主义瓜分,为了对帝国主义卑劣阴谋、野蛮行径驳斥,对国内一些人的错误心理纠正,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梁启超先生写了《少年中国说》,并在1990年发表于《清议报》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少年中国说》的朗诵音频或是视频,也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像资料、图片等,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奠定本文学习的情感基调。

3.结合学生特点渗透情感教育

为了更好地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把握小学生特点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情感渗透。小学生的思考问题教育、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与成年人存在差异。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有待提升,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自己促进学生自主积极探索不同的问题,借助探索思考不同的问题,获得相应的感悟和知识。该种方式获得的感悟和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所以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以课文《那个星期天》为例,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细腻的刻画人物心理,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内容,表现人物的情感,生动写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人物情感,教师即可引导学生以某个星期天的一件盼望或是等待的事情为例,对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并有效解决课本中的写作手法,真实地表达学生的内心,使得学生能够妙笔生花,笔下思绪流畅,纸上纵情绽放真情。

4.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情感

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即是教材。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教材中的相关文章和内容都进行了更高要求的筛选。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并且在对其中教材内容编辑筛选过程中,也将一些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这是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价值,并将情感教育与文章相关内容充分结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始终需要与教材内容相契合。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开展情感教育。在准备环节,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发掘的情感教育因素,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选择合理科学的方式开展情感教育,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情感教育渗透。

5.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

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各种教育设备也更加先进。为了发挥先进教育设备的作用,教师要注意积极运用不同的教学设备,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应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激发,引导学生感受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且更加生动地认知不同的情感。以课文《观潮》为例,本文书写了钱塘江大潮时的壮丽奇景,非凡气势,描写景色的同时,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应当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祖国壮丽山河之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钱塘江的澎湃之美,教师可以将课本中描写大江景观的内容与相关的视频、音频相结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首先放音频,对学生的想象力有效激发,促进学生联想出对应的场景,随后为学生播放视频,将视频与音频相结合,更能够反映出壮观景色,进一步体会在钱塘江壮丽美景面前的情感。

以情感为导航,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注意在充分运用语文课堂,充分了解情感教育基础上,落实到不同的教学环境之中,保证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肖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上旬,2019(4):234.

[2]王艳丽.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9(33):92.

[3]娄红霞.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739.

[4]赖金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0):8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