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认知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07

李坤永

【摘要】认知策略是学生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出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助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记忆效率和认知效率,因此认知策略在学生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也要认识到认知策略在教学中的意义,这样才能在认知策略的指导下,优化和完善教学计划,合理地将认知策略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本文主要以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为例,探讨了认知策略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希望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  认知策略  学科教学  实施途径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名称:认识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Z1 90185(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89-02

一、认知策略的相关概述

认知策略来源于教育心理学,是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其基本功能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和通过对信息的分类实现系统化的储存和记忆。通常在教学中运用认知策略,教师会指导学生针对学习的知识内容,对知识内容进行簡单的加工,形成网络形式的关系图,助力学生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理解[1]。

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其中复述策略主要运用的是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自觉地维持在学习材料上,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的输送,例如在学习概念性知识或者标注重点内容时,我们会提醒学生进行画线标注,这就是教学中常用到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一般是将新知识与脑海中已经学习或者形成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加深对新知识意义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均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而组织策略指的是引导学生整合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方便学生明确知识点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便于学生日后进行知识提取。

二、认知策略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联系

要想有效地发挥认知策略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找到认知策略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性,经过深度钻研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借助认知策略,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扎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物理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认知策略的运用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应试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中根深蒂固,虽然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转变应试教育思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仍然残留应试教育理念,它不仅存在于高中教学中,在初中教学中也依稀可见。其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单方向的传授给学生,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活动,导致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在应用认知策略时,教师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强化与学生的交流,确保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认知策略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物理科目不是中考的主要考查项目,加之物理的知识难度,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薄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重视物理科目的学习,导致物理知识基础薄弱,无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认知策略的应用,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在运用认知策略时,教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更深层次的规律性,从而使学生可以自觉的将新知识与学习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在帮助学生排除学习困难,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2]。

(三)认知策略的运用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在运用时,教师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然后指导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认知策略,教师会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加工、记忆和消化,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认知策略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进行角色的转变,从课堂上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学习能力提升的促进者,还要发挥自身帮助者的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完善的学习认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运用认知策略前,教师要充分了解认知策略的含义与具体应用事宜,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更好地将认知策略与学科教学联系在一起,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接触,在以往的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单方向传授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效率无法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将“教”与“学”的活动协调起来,从而符合认知策略的要求,给予学生更加完善的教学指导。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使学生知道声速,初步认识声音的传播形式,与学生一起探究身边的声现象。教师可以采用“视觉联想法”,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演示正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有小纸人在跳舞,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观看中,理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加上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对知识的运用,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借助实验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需要教师兼顾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物理实验,验证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经过学生假设、动手操作、探究、得出结论,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合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才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意义所在[4]。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活跃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中,主要的实验方法是向竖直放置的两张纸中间吹气。在开展具体的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猜想实验现象,部分学生猜测纸张会被吹飞,另一部分学生则持反对意见,而实验现象表明两张纸靠得越来越近。出现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相互矛盾的状况,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一探究竟”的态度,展开具体的实驗,分析纸张靠近的原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还会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强化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背景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已学习知识之间建立的联系,离不开背景知识的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新知识教学阶段,把新知识与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并结合生活实际,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认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彰显物理学科教学的价值和意义[5]。例如,在“眼睛和眼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景,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眼球的结构,让学生知晓眼球是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构成的,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会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聚集在视网膜上,最终形成物体的像。与学生已经形成的凸透镜知识的联系在一起,然后学习眼镜是如何矫正视力的,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保护视力,积累生活常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的合理利用能够起到助力学生学习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认知策略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发挥认知策略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韵玉.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9.

[2]马颖.精加工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3]郭优.基于初中生物理认知障碍探查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延边大学,2018.

[4]陈泽旋.元认知策略在初三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20.

[5]戈晓燕.基于活动卡的元认知策略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运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58-5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