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传统专业之一,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成为重要命题之一。本文简要分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涵以及培养意义,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出应对策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定位,优化培养目标;聚焦学生核心能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服务能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指向学生核心能力等,使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核心能力 内涵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127-02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与培养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深刻了解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认识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个体职业生涯中具有稳定性和稀缺性的可持续开发的资源能力。”从职业核心能力概念分析,它体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1.价值性。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较高的价值,它不仅能够促进学前教育学生价值提升,让学生在岗位中表现出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保持较为持久的优越性,能够较好地胜任不同的工作环境。职业核心能力能够使学生未来走向岗位后得到组织肯定,并且为组织发展创造价值。
2.发展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获得发展后,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性,他不会因为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微观环境变化丧失其核心能力,能够根据新的教育环境和岗位培养出新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会因为进入新职场环境而丧失核心能力,能够在新职场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3.稀缺性。稀缺性是由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而决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些造就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区别于其他学生,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优势,是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优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能够较好地释放学生个性,使学生的天赋得到自然生长,让学生更好地胜任学前教育岗位。
4.稳定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职业核心能力一旦形成,往往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情况下,职业核心能力能够保持着,成为学生的一种职业习惯,内化为学生职业经验,不会因为职业的变化而变化。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多重意义,能够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品质。
1.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核心能力将有助于放大学生天赋,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能力需求。
2.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体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学生一旦离开了特定的岗位或者环境,学生就会出现无所适应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将聚焦学生终生发展,培养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核心能力将借助其稳定性、可持续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提高高职人才培养力。当前,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一个传统专业,在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下如何提高教育服务力是关键。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将促使高职院校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根据学生核心能力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应对专业教学进行积极的转变,使专业教育教学指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一)明确人才定位,优化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并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这是落实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前提。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定位是对接市场人才需求,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如何迎合市场需求,包括两个基本内涵:一是适应当前市场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应适合当前市场人才需求,并基于市场需求制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二是适应未来市场需求。核心能力培养应指向学生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走向岗位后,能够稳定地发挥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需求。
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应对接课程目标和时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应主动对接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使核心能力培养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具备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职业心理素质等。同时,应具备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岗位,聚焦学生职业生涯全周期。
(二)聚焦核心能力,优化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职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借助课程加以实现,这就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对传统课程进行优化,建立起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首先,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时占比。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学时占比过大,实践教学课时比较少,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应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调整实践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为核心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其次,课程教学内容中渗透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目前,不少教师、学生对核心能力培养缺乏足够的了解,制约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能够根据学生核心能力发展,在教学内容中有机地渗透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提高学生、教师核心能力认识水平,促使教师进行自我转变,改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观念。
最后,开发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核心能力培养与传统课程教学目标存在关联性,但又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如何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针对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需要,开发与核心能力发展相一致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核心能力得到真正发展。
(三)优化教师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这就需要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服务能力。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教师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加强教学内容选择意识,从而夯实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教师应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養,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能够对学生实践学习、实训等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胜任岗位需求。
2.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可持续性、稳定性等,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教学视野更加开阔,教学理念更加先进,能够成为“多面手”,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方法,具备社会交往能力,思维灵活,能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具备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四)改革评价方式,指向核心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应对传统评价方式进行变革,使评价指向学生核心能力。
1.理论考查与实践考核有机结合。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评价主要以理论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发展。高职应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发展将理论考查和实践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对学生学前教育理论进行考查,而且也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
2.院校考核和行业考核有机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培养学生核心能力。高职应打破院校考核单一化做法,既要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院校层级的评价方式,又要主动对接行业,将院校考核和行业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职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高度一致,从而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3.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高职应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发展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专业发展动态,针对学生核心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让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真正得到落实。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力,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一个着力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应深入解读其内涵,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职业核心能力内涵。同时,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结构化的变革,调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评价方式变革,从而使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学生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学前教育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1998.
[2]罗金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探微[J].中国农村教育,2019(8):23-24.
[3]杨丽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J].明日,2019(8):67-68.
作者简介:
刘芳(1981年-),女,山东临邑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