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吴春飞
【摘要】科学是经过人类公式化的知识,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三个方面的知识。我国初中设置科学学科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具有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多项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萌芽,为其日后成长打下科学基础。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学习兴趣、天赋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进展不一。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能力差异问题,将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内容,也与当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违背。差异化教学方法是尊重学生客观差异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基于此,文章将分析我国初中生科学学习中的差异性表现,论证差异教学优势,分析如何开展核心素养下的科学差异化教学,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 差异化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181-02
初中科学学科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学科,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知识,获取科学真谛,提高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1]。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天赋等各个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知识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利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素养、获取科学能力。由此可见,文章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初中科学差异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生科学学习差异表现
差异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区分标志。从古至今,差异特征存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差异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没有完全没有差异的学生。尤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分析其差异分布特征,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
(一)知识理解差异
知识理解能力是对直接成果消化吸收的能力,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差异不同的主要原因。结合近年来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理解表现,可以发现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首次接触到科学理论时能够理解字面内容,并进行逆向思考;第二次层,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基本能够理解科学理论字面内容,能够在其指导下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第三层次,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对于科学理论字面理解较弱,无法快速进行思維发散。但需要注意,知识理解能力不等同于学习能力,许多学生对于知识理解能力差,但可以借助实践优势弥补其不足,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动手实践差异
科学学科主要以实验为主,需要学生完成诸多实验。但可以发现,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较大差异,一部分学生擅长数据整理,一部分学生擅长实践操作,一部分学生实践创新性强。学生动手实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利用学生的差异转化为学习优势,才能够真正解决学生差异给教学所带来的问题。
(三)逻辑思维差异
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动手实践与知识理解差异基础上的更高层次思维抽象与发散能力,关系到学生科学知识迁移效果。但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同,因此学生在转化科学知识、科学成果上表现各不相同。
二、初中科学差异教学优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性正是教学乐趣所在。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利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灵活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一)灵活教学
差异教学是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开展不同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获得一定的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学模式框架、教学内容限制,可以灵活整合多种科学学科教学资源,打造活性科学学科课堂。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投入到学习中,突破学习壁垒,快速找到课堂高效学习的通道。
(二)因材施教
差异教学是在因材施教理论上开展的教学模式,能够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得到最大的教学尊重[2]。学生差异问题客观存在,差异教学法利用差异性组织教学顺应了教学科学理论,符合教学原理,也能够为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必要基础。
(三)提高效率
传统科学学科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确保教学进度完成,但却忽视了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权益。尤其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培养初中生的多维核心素养更不能够仅用一种方法进行固定教学。差异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变,教学内容丰富,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三、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科学差异化教学
(一)科学观念及应用
科学观念及应用是初中科学学科的基础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知识与科学能力,能够将科学理论知识牢牢掌握,并利用科学原理解释科学现象。尤其在仍然以考试为主选拔人才的大环境下,学生只有具备科学知识,才能够满足日常考核基本需求,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形成学科能力[3]。但考虑到学生知识理解、动手实践、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及应用,就要利用差异化教学法构建课堂,为学生创造理解基础知识原理的最佳学习渠道,才能够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测定氧气含量”实验中,首先,需要学生掌握氧气含量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具备实验的基础条件;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论、认知、动手实践能力等差异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同时,根据学生在组内的能力分布情况为其指派信息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操作等各项工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实验中有所参与,便于学生学习内容;最后,教师让各个小组填写实验单,记录每个实验环节的开展情况,削弱差异对学生学习参与的影响,让其最终掌握氧气含量的客观理论知识。
(二)科学思维与创新
科学思维与创新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指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具有科学推理、模型构建、勇敢质疑的精神。教师在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落实科学思维与创新核心素养时,要善于利用差异化教學方法的多变性,为差异学生思维创新提供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电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使用通电螺线管吸取铁钉,验证相关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能否用通电螺线管吸取铁钉;其次,教师让实验失败的学生讲讲自己是否认同实验结果,如果不认同,分析为什么实验会失败;如果认同,能否运用一定的科学道理讲述不能吸取的原因;再次,教师让学生共同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将个体经验转化成集体经验,也让实验失败学生认识到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善于转化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最后,教师指出能否利用“电与磁场”之间的关系吸取更重的物体,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三)科学探究与交流
科学探究与交流核心素养是指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利用科学方法了解自然、获取科学、交流科学。教师在利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落实此项核心素养时,既要考虑到个体的不同,又要整合个体差异,让学生彼此利用差异共同完成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教师让学生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理由。其次,教师让观点相一致的学生组成活动实验小组,每组3~4人;最后,教师让各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与问题是否相一致。当各组观点不一致时,教师可以要求其现场再次展示实验过程,并让观点不一致的组重复实验,通过实验论证数据,从而有效利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一种精神,也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教师在利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培养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消化科学精神,并在集体的共鸣下产生相互认同,从而利用差异化教学达成整体教学目标。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实验探究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其次,教师让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分组,确保各组内能力差异强、一般、弱能够平均分布,确保研究活动能够在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下顺利开展,也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具备实验完成条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再次,教师安排种子照片、记录种子成长视频、记录种子成长数据等多项任务,要求组内自行分配,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最后,教师让各组展示实验成果与实验数据,分析数据是否准确,并总结种子萌发条件。
四、结论
科学是初中重要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形成科学思维,但受限于学生的差异化表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影响其核心素养的形成。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直面学生差异性问题,分析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并探究如何利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实现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文章中立足于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教学方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开展差异化教学方法,科学教师在借鉴与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巧红.初中科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1(17):61.
[2]蔡运铁.“核心素养”背景影响下的初中科学教学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2(1):65-66.
[3]马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2(12):6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