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时间:2024-05-07

张景丽

【摘要】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数学学科本身难度较高,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宽泛,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学生存在着被动性较强,不愿意在数学学习上耗费更多时间的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引入分层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141-02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之间目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小学阶段之下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在日常教学之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一般来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甚至能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奥数问题加以解决。然而在当前教学之中,很多教师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控制教学进度,这也导致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认为当前的知识较为简单,缺乏挑战性而不愿意在课堂之上听讲;而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则会认为数学知识难度较高,无法对数学知识加以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课后的作业也难以顺利解决,这也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符,后续的教学活动也无法顺利开展。

(二)教学进度较为统一

在教学过程之中,很多学校会通过大班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位教师往往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课堂之上会以按部就班的方式传递数学知识。教师往往需要将课堂活动控制在40分钟之内,教学任务较为紧张,而为了更加迅速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提升知識讲解的速度,学生学习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很多教师在课堂之中只能回答或者检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就拿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活动而言,有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方程和算式的关系加以理解,采取多种解题思路列出算式,然而很多学生却在学习过程之中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充分把握

随着人们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在不断加大,家长对教育更加重视,会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参与到课外的数学辅导之中,提前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被拉开,这也会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在教学方案制定上也会存在着诸多误区,教师在课上依然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也对分层教学法的全面应用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对学生加以科学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之中,要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深入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分层教学策略。数学教师应该以日常观察、与学生交流和测验的方式明确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然而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明确这些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学生层次的划分。教师也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分析学生当前阶段的所思所想,挖掘不同学生身上具备的闪光点,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在层次划分之中,教师要提升划分的科学性,依据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进行层次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态度较为良好、愿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且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分成为A层,将数学学习兴趣良好、知识理解能力较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的学生划分成为B层,并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够扎实、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划分为C层。而对于A层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上要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对于B层学生,则应该以强化学生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为主,对于C层学生,教师则应该以夯实基础和端正学习态度为主设计教学方案,这也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基础所在。

(二)重视授课观念分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的教学理念,还要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讲,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存在着认知差异,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同的。分层教学是新时代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根据学生学习现状提出来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及层次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从根本上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收到一样的数学教学内容,并且还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老师要在保证数学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还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其中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对能力高的学生要有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对能力稍微低的学生,必须确保他们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然后再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并且要把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之中。比如在教学《比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课前要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学时对后进生以扶为主,教师提问时注意将问题具体细化,更有针对性,降低问题的难度,边点拨,边提问。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中等生则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坚持以放为主,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给优等生。如你发现了什么?能谈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见解吗?让每个学生能够回答问题,都能学到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样做,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考核体系

即使在课堂中教师已经尽力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学生掌握程度还是不同的,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考核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前面提到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要更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对于成绩较为突出的小组,小组成员基础好,学习进度也快,他们日常接触到的知识丰富全面。对于这样的小组,教师要提高考核标准。对于成绩一般的学习小组,这部分学生往往数学运算能力较弱,教师要设法加强这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成绩。然后是成绩较差的学习小组,他们数学基础薄弱,教师要适当降低标准,先要保证全部学生都能达到及格线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耐心引导,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循环讲解基础知识,课堂训练也围绕基础知识展开。

(四)合理设疑,对课堂问题进行分层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教师处于知识性和高效性的考虑,更多时候都是在自己振振有词、长时间、高频率的知识讲授,小学生的主體性很难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状态。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合理设疑,给学生提出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思考的方向。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生活经验比较少,教师要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采取有效的手段和办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设置问题的办法来吸引不同层次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行自觉、主动学习,同时通过分层次提问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的惰性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设置比较有趣的分层数学问题,先可以引导基本的目标“我们一起来回顾已经学习过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背诵的过程是回顾旧知的过程,也是和新知识的巧妙衔接过程。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整准确地进行背诵,而一些稍有错误和不熟练的同学也能够在齐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查漏补缺。同时列出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如7×9、6×4、40÷8、12÷4,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一个数学问题:“现有20个学生,如果两个学生分一组,那一共可以分多少组?那如果是六个同学分一组呢?”前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直接列式20÷2取得结果,但是对于六个同学分一组,学生就会产生困惑,因为这个时候除不尽。通过列式学生可以发现,每组六人,可以分三组但是还剩余两人,这时就能将概念引出。学生经过教师设置的目标和简单计算,在潜移默化和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掌握当堂课程的知识内容。对课堂内容进行分层有助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化、简单化,然后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也在问题情境的探索中不断提升自我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也应该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对策,提升层次划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分层评价机制,确保教学方案能够得到及时的改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龙.阅读教学中引入微课的策略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数学),2018(3).

[2]纪桂玉.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4):62.

[3]朱红.小学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9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