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美育进中考”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07

【摘要】为了探索初中学校美育评价机制,深入研究“美育进中考”的具体实施方案,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某市各区县初中学校的艺术课程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艺术课程教师和家长对“美育进中考”的支持度还需提高。笔者分析了影响对“美育进中考”支持度的原因,并从强化依法治校、改革评价体系和优化教育生态三个方面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美育进中考  支持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172-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国家层面分别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強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的重要举措(以下简称“美育进中考”)。目前,江苏、广西、湖南、云南和河南5个省全面启动美育中考,山东、四川等5个省以及其它12个地市开始中考美育的计分。为了积极推进“美育进中考”试点工作,笔者所在课题组向本市初中学校的艺术课程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就对“美育进中考”的态度开展了调研。回收有效教师问卷368份,学生问卷2232份,家长问卷1065份,覆盖了全市81.25%的区县。

二、影响教师和家长对“美育进中考”支持度的原因分析

数据显示,被调查人群普遍认为学习艺术课程对学生今后人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但对“美育进中考”支持度还需提高。认为艺术课程比较重要的学生占66.9%,教师占93.75%,家长占86.9%。对“美育进中考”持比较赞同态度的教师占55.98%,家长占71.74%。结合访谈综合分析发现,影响对“美育进中考”支持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疑惑性,影响教师和家长对“美育进中考”的支持度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把学校里参加中考和会考的科目视为“主科”,如,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等,不参加的科目视为“副科”,例如,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劳技、科技等。自从“体育进中考”后,体育也挤进了主科的行列。前者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后者成为“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美育进中考”后,怎么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归于中考这个“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了呢?所以,大家对“美育进中考”的态度还存在迟疑。

(二)对美育评价内容和方式的疑虑性,影响教师对“美育进中考”的支持度

访谈发现,教师们对“美育进中考”还是存在一些顾虑的。目前,学校艺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学习过程地检测,以主观评价为主,评价的结果也只是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对学生的毕业和升学没有直接的影响或者说影响不大。如果实现“美育进中考”,必定会对学生的升学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尽量减少评价的主观因素,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学校实施美育的目的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并非特长生培养。恰恰审美能力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能力,绝不是仅仅靠一张试卷,几十个问题或一、两项才艺所能考查出来的。所以,到底考什么?怎么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考试就是流于形式,反而会引发家长、社会对考试公平性的质疑。

(三)对课业负担过重的焦虑性,影响家长对“美育进中考”的支持度

调查显示,影响家长对“美育进中考”支持度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加重学生学业负担、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和学生的艺术天赋。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不得给中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对课后作业都有明确的时间量化,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倾向给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这些现象,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却无力扭转。特别是“体育进中考”后,很多家长又涌向各种培训机构,指向的目标就是满分,完全顾及不到孩子的体育素质和身体条件等客观因素。大家真的很担心,一旦“美育进中考”后,孩子们会更加辛苦,负担更重了,家长会为取得“艺术满分”疲于奔波,将本应让人产生愉悦的艺术教育变成了压倒孩子的另一棵稻草,从而违背艺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可能会看到学生流着眼泪唱歌、一脸疲惫地画画、面无表情地跳舞,这就完全背离了国家大力提倡的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初衷,这种局面真是想想都让人焦虑不堪。

三、关于“美育进中考”的几点思考

(一)利用政策推动作用,强化依法治校

为了反对应试教育倾向,反对违反教育规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目的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作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概念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进中考”将学校体育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相对而言美育成为学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提出“美育进中考”旨在倒逼学校重视美育工作,补齐学校教育的短板。推进学校美育评价改革,其目的是发展素质教育,如何在推进艺术素质测评与探索“美育进中考”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演化为应试教育,这是学校美育评价改革的一大挑战。素质教育是美育进中考的基础与前,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查素质教育是否达标。因此,二者相互依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本身并不矛盾。文件的出台就是为了让学校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因此,学校的领导要强化依法治校的思想和理念,认真落实文件精神。

(二)发挥科研引领效能,改革评价体系

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改革美育评价体系是关键。艺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因此改革艺术课程的评价是核心。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的研究人员要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深入研究美育的本质和艺术教育的特征,以《初中艺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制定科学的、严谨的、操作性强的美育评价体系。特别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有理有据,有价值的决策参考。评价体系应以监督任课教师应教尽教为起点;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为重点,以培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1~2项才艺”为落脚点;以注重多学科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艺术感受为突破点;以保证每节课的有效性,做到让学生应学尽学,应会尽会为终点。以上几个方面既是初中艺术课程的标准又是美育评价的重点。

(三)完善家校协同机制,优化教育生态

目前,教育生态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学校教育的“应试化倾向”造成了教育上的不平衡,学校间竞争给教师带来了巨大压力,这种压力转化成焦虑传递给学生,又转化为学生的焦虑。社会教育由于资本的关注,又在有意识的给家长施压,增加家长的焦虑程度,家长的焦虑一部分为社会培训机构带来了经济效益,一部分又转化为学生的焦虑。同时,家长的这种焦虑干扰了正常的家庭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畸形化,“内卷”心理让家长总是瞄准“别人家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教育生态失衡的前提下,“美育进中考”给老师、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担忧:是否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城乡教育差距大,美育成绩纳入中考是否会影响教育公平等等。中小学艺术教育本应以熏陶为主,纳入考试层面是否会舍本逐末。回应以上疑虑,必须明确政策实施的落脚点,并不是要“考倒”学生,也并不是为了开拓培训市场。是要利用应试教育“指挥棒”,促使各地教育部门保障学校美育教师、场地和设备器材的配备,补齐学校教育中美育的短板。同时,在中考总成绩中,美育也是仅占一定分值,这就与语数英等“主科”区别开来,既让各方面重视美育,又有防止为对应中考而采取超常规训练的现象,避免美育也落入应试教育的巢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

研究发现,先行省市的做法中共有的特点是考核面向全体学生不是特长生的培养;考核注重过程评价,不是一考定局;考核内容多元化,注重素养而不仅仅注重技能。多省市实验结果表明:学校开足课程,只要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习,不须占用学生额外的时间和经历进行复习考试,所谓的天赋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差距。

总之,“美育进中考”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考而考。考试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家不要将考试一定和试卷、刷题、死记硬背等同起来,我们要把美育的考试打造成一个丰富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过程性测试。让学生在测试中体验成功,体验收获,体验美感。“美育进中考”更是为了最大化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育人联动机制,保持良好的教育生态。我们必须清楚一个概念: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必须坚持公平优先,而非逐利,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的法定职能,不能承担选拔、筛选功能,均等化是基本要求。藝术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的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公平、均等。

参考文献:

[1]郭声健,刘珊.国家美育评价政策:背景、内容与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3):14-21.

[2]曲征.美育进中考,评价体系必须改变[J].甘肃教育,2020(23):14.

[3]黄宗跃.美育纳入中考,不必过于焦虑[J].江西教育,2021(2):4.

作者简介:

王超华,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美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