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蕾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习课程,能够为之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不过,数学知识十分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要求一线数学教师适当创新教学策略,拟定好适配的数学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是利用数学教学选定适配的教学方法,探究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考 探索 求真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176-02
学习能力指的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要求具备的心理特征,也是能够顺利将学习活动完成的多种能力总和,涵盖的能力包括了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还有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常规看来,学习能力的强弱也和具体学习密切联系。整个良好教育环境之下,学习能力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过程也是密切相关。知识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看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笔者按照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根据实际学生学情,积极探索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适配策略。
一、引导独立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成长的基礎阶段,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利用问题让学生经历质疑—思疑—解疑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典型问题巧妙提问,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题探究的全过程,如此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锻炼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学习能力。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这部分讲解的时候,排列需要思维能力的辅助,单凭学生在纸上练来练去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找到事物相互间的规律和逻辑。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趣味性高一点的问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色、黄色颜色各异的小圆球,要求学生排列。要求是两个球相互间应当隔着一个球,两个黄球之间需要放上一个红色的球,如此排列八个球,可以怎样排?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此问题的抛出,要学生大胆尝试一下,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地给出进一步引导的话术和问题,如此可以推进学生思考的节奏,把握课堂有效时间。再如,在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分数和整数相乘有什么特点,算式表达的意义是什么,该种算式与整数乘法具有相同的意义吗,如何对算式进行计算,为什么要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作为结果的分子而分母却维持不变等。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自己不确定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并对疑问进行认真思考,并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把握有利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提的比较好,哪些问题并无实际意义等,以此培养学生在质疑阶段更好地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更加高效地对学生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再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如在对分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列举一道应用题:米筐里有一筐米,第一周吃了一筐米的1/2,第二周由于爸爸出差,吃了剩余的1/2,第三周主要外出就餐仅吃了剩余的1/2,经测量米筐里剩余1千克米,问米框装满时总共可以装多少米。在对该问题进行解决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提示与引导,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假设思想对该问题进行解决,以此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进而在此过程当中更好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需要做好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力,巧妙地抛砖引玉,利用问题将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也利用问题诱导学生,尽可能增加问题的延展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二、促进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教材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好教学方法。教学始终需要学生发挥自主积极性,全程参与进学习中,让学生能够积极对问题参与发现、探索和研究,以此充分帮助学生感受到自主发现、自主创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数学观察能力。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在面积公式推导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有学生会提问:“课本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有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但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算法却是两个公式,是能够就用长方形面积公司计算出正方形面积吧!”教师可以对学生有思考、有想法,观察细致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可以鼓励他大胆猜想,并且主动试一下。这名学生自己画出一个正方形,设置条件为边长是5厘米,按照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应当是边长×4就能够求出面积,而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正方形面积求取上应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即长和宽的和乘以2,也就是(5+5)×2,前一公式算出的面积为5×4=20cm2,后一公式算出的面积是(5+5)×2=20cm2,答案一样。如此就说明该学生的想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以适用。由此,作为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推导方法予以肯定,并且表扬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在学习观察上比较细致。再如,在开展轴对称知识教学时,重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正确认识,找出其对称轴所在,可以在方格图中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图形的另一半进行绘制。在实际教学时,为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作用,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促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也能够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呈现生活中的轴对称事物,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学习。学生在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可以要求其探究教材中的内容,促使其可以从教材当中获取更加具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深化其理解知识的程度,实现观察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再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着手,对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进行自主的探究,并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测量五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对所探究的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以此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数学教学不是教师教方法和概念,学生吸收、掌握就行。而是应当也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让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努力方向。只有在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算得上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求真求实,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世界的根本,尽可能追求对现实世界的简化表达。古希腊数学家就曾提出“万物皆数”的信念。发展到如今,数学早就是一门现代科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身的数学化特点也显露无疑。教学中应当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求真求实,让学生在自己主动性的推动下不断朝着数学本真靠近,并且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教学认识三角形的时候,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充分观察和实操,在认识到三角形的特点之上,加深对三角形定义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出三角形的画法、三角形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也能够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采取合作形式,让学生充分观察三角形,讨论它的特点;此外,也可以利用微课等新式教学方式,幫助学生学习三角形相关的基础知识,加深知识印象。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而在教师给出的具体情景中,学生要对三角形的底、高有所认识,也能够进一步画出相对应的高。对于图形的学习需要对图形的边、角、高都有所了解,只有将相对应的方方面面都弄清楚,才能够进一步地形成本质认识。足以见得,数学知识和结构逐渐形成的全过程里,本身就属于朝着问题本质不断靠近的过程,涵盖的就是一种追寻本质的科学精神。再如,在开展观察物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教学用具,如水杯、玩具、书本、铅笔等,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真观察。通过对该过程进行观察,学生可以从不同位置上对物体进行观察,发现其形状上的差异等。运用该种方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环境,促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思考、探究及求真学习的阶段,通过用心观察与认真思考,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以此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数学的世界充满趣味,也很丰富,数学的学习就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探索科学世界的过程。学生应当注重求真求实,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教学引导下,合理展开数学学习,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也一样。倘若我们能够遵照教学的实情和学生特性做好训练和培养,肯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研读教学,结合教材计划适当地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以问题作为引导,促进学生探索和观察,在独立思考、找寻解决办法中求真求实,如此才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健梅.小学语文“六书”语境下的“四体”识字与书写教学[J].求知导刊,2020(52):14-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