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出台后,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黄山市多所中小学校结合本地特点,致力于以“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课程建设,但经过多年实践研究,课程构建多围绕学科知识,活动内容注重外在形式等情况比较明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将“徽文化”与具有跨学科、重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了基于徽文化的活动设计原则及方式方法,对于众多中小学校构建基于徽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给各地各校如何结合地域特点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参考模式。
【关键词】徽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21-02
习总书记“四个自信”理论提出之后,随即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各地各校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2019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在肯定之前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进一步让大家认识到个中存在的不足。在此背景下,一些地区和学校审视本地基于徽文化的课程建设的同时也转变了思路,在保持以往成果的同时,以徽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但经过走访调研,多数学校对于如何设计课程及活动还是老套路、老方法,系统设计不足,存在碎片化现象,活动设计过于浅显。因此尽快分析课程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和构建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存在问题
现阶段很多学校已经进行了一些基于徽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这是对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落实的结果,更是很多学校想打造一校一品式校园的需要,但现实情况呈现出的成果并未达到预期,更多给人一种浅尝辄止、避实就虚的感觉,思维认识还应用过往模式,问题最严重的就体现在活动设计方面。
1.课堂化构建为主
在活动设计中课堂化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许多学校在设计徽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往往还是注重学科特点,特别偏向于文史知识的灌输,表现出了重知识背诵、轻内涵理解、轻思想疏导、轻体验感悟等特征。虽然这方便于组织教学,但过多的事实性知识堆砌起来的校本课程或者活动,让学生缺少了对徽文化内涵上的挖掘和探究。很多老师越俎代庖,搜集相关材料图片,走访实践基地,然后将整理出来的知识条目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这替代了原来学生应该去实践、去体验的学习流程,最终只能让教育活动过于浅显化。
2.活动与课程脱节
在积极探索基于徽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道路上,有些学校也是非常支持、敢于实践的,但活动开展得风风火火,却发现只停留在“游玩”的层面,其与课程脱节非常严重。学校对于活动课程的设计没有认识,活动准备阶段学生不知道如何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确定研究问题,活动实施阶段缺乏有效指导,活动内容是否与研究主题具有关联性没有方向,活动总结阶段缺乏交流反思,没有成果展示或者方式单一。所以最终会发现这些学校开展活动的模式陷入了“学校开展活动—学生写心得体会”的循环,剥开这层外衣,其实并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东西。
3.课程体系缺乏
目前部分学校在开展徽文化主题活动时还以零散的为主,呈现碎片化现象,有些学校可能只在一个主题活动或者仅仅在一堂课上呈现部分徽文化内容,在选择徽文化主题上或者采用何种活动方式没有经过仔细研究,系统性、整体性严重不足。
二、设计原则
针对上述问题,最重要就是要明确认识课程和活动设计的内容及方向,究竟哪些资源值得去开发和利用?活动设计过程中哪些方面需要深入考虑?在此笔者认为在构建课程和设计活动时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突出地域特征
既然是基于徽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那么选择的主题和内容当然要有鲜明的“徽味”和“徽韵”,这是一个前提,但徽文化的内容包括了思想、经济、医学、建筑、教育、宗族、雕刻、饮食等方面,资源还是数不胜数的,所以要进一步将地域特征突显出来。所谓地域性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要去研究所设计课程的环境支持和资源支持,同时能够加强探索这些资源和环境所支持的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不能真正起到重要的影响,从而选择性利用好周边环境和资源。比如歙县城关小学“徽派建筑”主题活动,其中活动资源就选取了许国石坊、歙县行知中学实践基地,并没有选择屯溪徽文化博物馆等其他区县资源。理想的基于徽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呈现出“一地一特色,一校一特点”,这样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课程也是别人学不来也抄不去的课程。
2.彰显文化内涵
实践活动最容易流于形式,“做也做了,玩也玩了”,到头来活动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没有展示,课程所赋予的育人使命也没有体现,所以学校所设计的活动还有一个重要指向就是要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对文化的理解。只有这样,在开放、多样的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传承、保护我们的徽文化,同时学生在受到文化的熏陶时,才能确立文化自信。譬如徽州美食文化,这是很多学校喜欢选择的活动主题,但是设计活动内容时最多达到做一做美食、尝一尝美食这种层面,不会进一步研究某种特定徽州美食的历史,不去关注这种美食与徽州人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些方面的内在关系,更不去挖掘有关徽州美食的渊源,以及美食与生活、美食与经济、美食与环境等等方面的内涵。
3.体现课程特点
课程构建和活动设计当然要体现课程的特点,所以设计的活动内容要具有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这就要求课程构建中不能设计只利于“教”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活动,也不能设计仅以某种活动方式为主(比如手工制作)的活动,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成果展示要多元化。除此之外,活动的内容虽然着力点是徽文化,但这不代表只需要关注于传统,我们还要面向未来,融入多学科思维,进行跨学科研究,进一步开发徽文化的价值。
三、具体模式
在把握好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是课程构建的最重要环节。首先要明确活动的多课时设计,单一课时是无法整体展现某个徽文化主题内容的,同时对于深挖文化内涵和拓展课程内容也是不利的,在这个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好课外实践课时,这点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活动课时都要安排在3课时以上。其次活动内容设计需要有层次性,在此选择了三段式的活动设计,也就是每个徽文化主题安排三个活动。过多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教学要求太高,而且条理容易混乱,三段式的活动设计出发点在于正好对应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三个阶段:准备、实施和总结。
1.以知识的自主收集为起始
活动一设计的目的指向就是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初期自主建构,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制作表格、问卷、记录等多方面综合素养。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文献研究和问卷访谈等。
文献研究主要是查阅相关徽文化产生原因、发展历程等内容,获取载体是图书档案以及书籍典故。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也可以多鼓励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这样更加高效和便捷。文献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研究对象,梳理和发现重要信息线索,提炼针对性强的研究问题,也利于分工合作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问卷访谈就是要了解徽文化的现状和发展状况,主要的策略就是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利用问卷调查,可以非常清晰地捕捉到人们对徽文化的了解情况,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同时通过人物访谈可以得到更加专业性的知识和研究指导。
活动设计示例:歙县的徽州建筑类型有很多,找一找并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徽派建筑,查一查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并制定表格记录。
2.以活动的亲身体验为串联
活动二设计的目的指向是让学生带着研究问题,亲身体验,而不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这样更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活动设计中注意穿插相关主题的劳动实践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技艺,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基地体验和实践操作等。
基地体验是以各类徽文化实践基地为对象,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方法,让学生既有身体的感官体验,也进一步促进心灵上的精神体验,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到某徽文化主题的历史、发展及内涵。开展过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基地选择上注意主题相关性以及就近原则。
实践操作是针对徽文化中具有生产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内容进行活动设计,学生参加一定的劳动或者手工实践,学会使用一些工具和技巧,同时也可以感受某种技术、工艺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徽州人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
活动设计示例:参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和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请教老艺人,体验制作徽墨歙砚工序和环节要点,领会徽州艺人的工匠精神。
3.以成果的交流展示为总结
活动三设计的目的指向是对整体活动的总结,学生针对相关徽文化主题的认知进行成果表达,表达的方式方法注重多元化,鼓励借助信息化工具,这也是对于徽文化内容的传承和拓展,主要活动形式包括策划宣传和创意设计等。
策划宣传是将认知的徽文化内容进行再加工,是传承徽文化的一种非常积极的方式,其实探索徽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并促进其能够世代相传。宣传的形式可以采用传统的制作手抄报、板报、海报等,当然更多地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图片、电子相册、网页等 。
创意设计是如今流行并倡导的活动之一。通常情况下,对于徽文化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存在片面性。在成果表达中,尝试让一些内容与创意设计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并行,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设计示例:为发展和宣传徽派版画,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拟定与你校联合在徽园举办一场名为“徽州情”的徽派版画展览活动,展览内容为你校小学生制作的徽派版畫,现请你们小组为此次活动设计一幅画展宣传海报。
除了上述的一些活动形式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诸如演讲辩论、实验探究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活动中也可以将多种活动形式融合,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于主题和活动内容。
四、结语
基于徽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原则和模式的探究需要在具体课程落实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各地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利用好身边的有效资源,发挥自身特点,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策略地设计活动课程,最终将地域文化教育工作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课程特色与特色课程[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8(4):5-7.
[2]唐华.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地方民俗校本选修课程的实践[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8(1-2):24-25.
[3]林云霞.搭建“实践”舞台 传承地域文化——以“研学福清”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为例[J].中小学校长,2019(9):30-32.
[4]李桂英.用地域文化滋养有灵性的教育——发掘地域资源,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例谈[J].学校管理,2019(3):25-27.
作者简介:
胡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