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茶树保护和利用融入茶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时间:2024-05-07

【摘要】为了更好地体现茶学人才培养的区域优势,西南林业大学将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相关内容融入茶学课程教学。在分析西南林业大学将古茶树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从组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及课外时间的利用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不仅体现了区域茶学人才培养的优势,而且使西林学子有机会认识古茶树,进而愿意进入云南及西南茶业及古茶树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及管理工作,能更有意识地参与到古茶树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来。

【关键词】古茶树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  区域特色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reflect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ea scienc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integrated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tea plant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ea scien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 contents related to ancient tea trees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in our university, and expounded 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from the aspects like organ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course practice and use of extra-curricular time. With the effectiv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revolution, the undergraduates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ve chances to know ancient tea trees, willing to enter tea industry of Yunnan and Southwest to engage i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f ancient tea trees, and more conscious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ancient tea trees.

【Keywords】 Ancient Tea Plants; Curriculum Revolution; Talent Cultiva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基金項目】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ESWFU—201904);2019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25-03

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起源地,古茶树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1]。目前茶界一般将自然生长或栽培年份在百年左右的茶树称为古茶树。我国已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 11 个省区的200多地发现古茶树及古茶园群落[2]。云南是世界最大的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中心和起源中心,古茶树资源分布于全省12个州市、40多个县,分布的面积大约有100多万亩,且种质资源呈现多样性[3]。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遗传多样性丰富、生存能力强、适应性广,对未来茶树良种选育及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古茶树中丰富的生化成分也是开发茶叶新产品、丰富茶产品结构的宝库。

西南林业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院校。西南林业大学于1996开设商品花卉专科专业,2000年开设园艺本科专业,2005年获农推广(园艺领域)专业硕士授权点,2011年获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现形成了观赏园艺学、果树学、茶学等3个研究方向。茶学是西南林业大学对园艺本科生开设的核心课程,也是跨专业考取茶学研究生的学生需要补修的主要课程。该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茶树的起源及演化、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性、茶树的栽培技术、茶叶的采摘及分类、制茶技术等,通过32学时讲课和18学时实验完成教学。茶学概论在教学中只是在茶树的起源部分及茶树的形态特征部分少量地提及古茶树,大约占1学时,远远不能体现我校地处茶树原产地的优势,古茶树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充分关注,也不利于吸引更多的同学在就业选择时投身到古茶树的保护、利用及研究中来。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均结合地区优势,突出地方专业区位特色,采取有效教改措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园艺人才[4-6]。因此,西南林业大学有必要将古茶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茶学课程教学,以体现茶学人才培养的区域优势。

一、融入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相关内容的优势和可行性

古茶树是国家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而野生古茶树更是见证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对于研究我国茶树种质、茶文化、茶生态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连接了边疆与内地,连接了中国与世界。同时,对于当今“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华茶文化,具有时代意义。古树茶以其特有的品质和生态、文化、历史底蕴成为稀缺性资源。2015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25届茶文化艺术节上,树龄3200年以上的世界茶树之祖——“锦绣茶王香竹箐”,新茶茶标公开拍卖,红茶标100克以12.8万元成交;晒青茶标100克以35万元成交;2017年4月,在中国·双江第四届勐库(冰岛)茶会的拍卖会上,1饼2010年冰岛古树春茶——冰岛王子,拍出了11.9万元的价格,折合每公斤29.75万元;2018年初春,老班章茶王古树以一公斤68万元拍卖成交。但随着古茶热,大量古茶树被掠夺式地采摘,如不采取科学的保护策略,这些珍贵的茶树资源会随着树势衰弱而死亡。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西南林业大学专门成立了茶生态学(森林茶)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古茶树(园)、古茶生态与文化的研究。前期已对云南省典型古茶树分布进行了考察调研,重点考察了古茶树密集分布的三个区域(澜沧江流域、哀牢山脉和高黎贡山山脉)以及贵州五县,现已采集典型古茶树植物标本600余份,与当地古茶树管理部门和茶企、茶农进行广泛交流,了解古茶树的生存状况、保护与利用现状。2017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古茶生态文化科研平台》建设资助400万元,现已建设完成,能进行茶学大多数实验的。2018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西南林业大学牵头成立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2019年4月,由西南林业大学牵头在昆明举办联盟成立大会,15个联盟成员单位悉数参加,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地保护和应用古茶树的创盟目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把古茶树标准的制定列入《2019年拟制修订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清单》,现已立项。由此可见国家对古茶树保护方面的力度和决心,因此,只有更好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古茶树,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古茶树、了解古茶树资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进而投身古茶树保护。

二、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见表1),在茶树起源与演化章节增加一学时的时间介绍古茶树的集中分布区域,通过我们古茶树课题组外出考察的照片和视频重点向同学们介绍最具典型性的三株古茶树: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800年树龄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8.8米,基径1.38米),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巴达山1700年的野生型茶树王(树高32.12米,基径1米)和云南普洱市澜沧县邦崴村1000年的过渡型大茶树(树高11.8米,基径0.79米)。通过向同学们介绍三株古茶树的发现和报道所引起的世界轰动,进而论证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随后介绍在云南普洱市镇源县千家寨发现了2700年野生古茶树(树高25.6米,基径1.12米)和万亩野生古茶林,云南临沧市凤庆香竹箐树齡3200年的茶树王(树高10.6米,基径1.85米), 以及正在申请世界遗产保护的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景迈万亩古茶林等,通过这些加深同学们对云南在中国茶史地位的认识,也激发同学们去茶山实地考察的兴趣,在同学心中埋下立志保护古茶树的种子。茶树的形态特征章节,增加一个学时着重介绍古茶树的形态特征,并将中国各茶区对古茶树各种不同的定义标准,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规范古茶树认定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茶树的栽培技术章节,增加一个学时介绍古树茶种质保存的内容,一方面为后续实践课程讲授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在后续工作投身到古茶树资源的保存。茶叶的采摘及分类章节,增加两个学时介绍古茶采摘时间、开采时节、采摘方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可以以该项工作做得较好的云南省保山市农业局的方法[7]重点介绍。

三、古茶树融入实践环节

探索有效的实验实践教学方法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8]。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茶树栽培实习、茶叶采摘实习、茶叶品鉴实习、茶叶市场调查等相关内容进行相应课时调整(见表2)。实践环节中,在原本进行台地茶枝条扦插和茶籽播种的基础上,增加古茶树枝条扦插和古茶树茶籽播种内容。增加的这一环节主要得益于我校所处的区域优势,以及基于古茶树创新联盟,在云南地州有大量联盟成员公司,这些公司结合古茶树修剪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古茶树插条,这些插条在保湿的状况下通过顺丰速递通常可以当天、最多隔天到达。而茶籽的可贮藏,且贮藏方法方便[9-11],联盟成员公司通常在秋季采集,合理贮藏,可随古茶树插条一同寄给西南林业大学供学生使用。学生们通过古茶树的扦插和茶籽播种,不仅可以掌握茶树的扦插繁殖技术,还可以实现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和扩繁。茶叶品鉴部分增加古树茶品鉴,主要引导学生比较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区别以及不同地区古树茶的区别,从干茶、汤色、挂杯香、外形(形狀、色泽、匀整、松紧)和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品鉴。

四、课外时间的应用

在学分制的背景下,考虑到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学分大幅下降,而个人可支配时间增多,但学生不能有效地管理课外时间[12],因此,也依托本课程进行课外时间的有效利用。我们分别在学期初、学期末的课外时间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学期初调查学生对古茶树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学生对古茶树的了解情况,及时教学内容中体现较少但大多数同学又关注的古茶树相关内容及早设计到教学中,对于内容较多的部分可以通过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园林青年”进行推送,并要求学生在文章评论区进行有效留言,教师对留言进行整理分类,对相关问题给予集中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中适当讨论;学期末调查学生对前期古茶树教学情况的认可度,调整后期教学方式与方法及下期教学计划与内容,做到及时、高效。

茶树生理特性方面的内容、关于白茶和黄茶的内容由于相对比较简单,通过列提纲及推荐参考书等途径请同学们自学完成,对于白茶和黄茶的加工技术通过视频推送加深同学们的理解。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自己结为3人小组,以组为单位搜集和探索与古茶树相关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教师从中挑选优秀的作品在“园林青年”进行推送,并做成展板在图书馆大厅进行展示,一方面以示对认真的学习小组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专业在校大学生关于古茶树的科普。

茶叶市场调查的内容原本是组织学生赴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和雄达茶文化城进行4个学时的市场调查。这两个茶叶市场均位于昆明市北二环路小庄村,相隔一条马路,目前已发展成云南省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和茶叶集散地,同时也是休闲娱乐、旅游观光、茶文化、饮食文化、民族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品牌茶文化城。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和雄达茶文化城与西南林业大学的距离约3.5千米,有直达的公交车,也可以骑共享单车20分钟内到达,是许多学生周末会选择的外出目的地。由于商家的热情好客,多数学生会被邀请进店品鉴不同类型的茶,听经营者们对茶叶经营的看法,学生们对此充满兴趣。因此,调整后的调查实践即使不在课时内进行通常也是大多数同学会实施的一个内容。

五、結语

本科教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区域特色密切结合,而如何更好地挖掘地方经济发展点,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13],而卓越应用技术型人才又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14]。因此,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就业定位等方面都需要体现[15-16]。云南省农业厅于2017年12月颁布了《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加快促进云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实现十三五期间千亿云茶发展目标,推动云南由茶叶大省向茶产业强省的跨越发展,明确将茶叶产业列为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推进的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提出了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西南林业大学近年来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茶学学科建设中紧紧围绕《方案》展开。古树茶热一方面给茶林(农)、茶产业带来了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给古茶树的保护与利用、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对古茶树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还十分有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的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古茶树认证、保护和利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严重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古茶树认证、保护与利用标准体系的建设。因此,我们依托本科培养平台,通过课程融入古茶树相关内容,随着《茶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更多的西林学子有机会认识古茶树,并由此愿意进入茶业及古茶树领域进行相关科研及管理相关工作,能更有意识地参与到古茶树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来,使古茶树保护和利用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张文驹,戎俊,韦朝领,等.栽培茶树的驯化起源与传播[J].生物多样性,2018,26(4): 357-372.

[2]虞富莲.中国古茶树[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5-7.

[3]许玫,王平盛,唐一春,等.中国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1):123-126.

[4]彭立新,孟智华,阎国荣.调整园艺(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沿海都市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9(6):51-52.

[5]宋晓宏,岳荣.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326-327.

[6]陈佰鸿,王海,毛娟,等.基于社会需求的现代园艺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18(5):119-123.

[7]杨旭,吴建丽,段学良,等.保山茶叶产业发展构想[J]. 中国茶叶,2017(4):14-16.

[8]祝诗平,黄华,张建军,等.构建分层次按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249-253.

[9]易官美,徐祥美.不同贮藏方法对庐山茶树种子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J].种子,2011(3):7-9.

[10]王爱杰,黄彩梅.刘海燕,等.茶树种子繁殖与幼苗优化培育的探讨[J].种子,2011(8):105-107.

[11]杨广容,邵宛芳,陶梅,等.不同茶树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769-774.

[12] 李鹏庆,李朋春,王雨彤,等.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0):245-247.

[13]文攀.基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滨海旅游城市为例[J]. 琼州学院学报,2015,22(5):125-128.

[14]靳玉乐,廖婧茜.我国大学卓越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基于德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经验的探索[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60-66.

[15]蓝田,韦书觉,欧阳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76-78.

[16] 刘芝芹,赵龙庆,杨思林,等.林业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88-92.

作者简介:

吴田(1980年-),女,博士,副教授,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园艺系系主任,研究方向:茶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