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政工作视角下研究生导学助理推进导学关系、导学团队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07

马俊建 马琳慧

【摘要】从思政工作视角,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1个导学团队33名研究生导学助理的实证工作发现,导学助理在推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建设和谐导学团队、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  导学助理  导学关系  导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60-02

在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时,导学关系和导学团队建设成为焦点,是当下研究生管理和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各高校通过导学团队评优和导学关系建设月等活动形式来营造良好的导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导学机制,推进和谐的导学关系和导学团队建设。导学助理是应优秀导学团队而生,是在优秀导学团队设立的助理岗位,也是协助学院做好研究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探索。

一、思政工作视角下导学助理设置的意义

研究生培养需要思政工作者、导师、研究生共同参与,实现全员育人。导学助理既是助理也是高年级研究生,在导学关系和导学团队中的作用可以从“导”和“助”中体现出来。作为导学关系的重要纽带,导学助理是架起学院与团队、导师与团队研究生、团队研究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经过培训上岗的导学助理是学院政策、通知发布、信息传递的引导者和反馈者;是协助导师调和导学关系的疏导者;是团队风采、团队文化精神的“发言人”和宣传者;是导师和辅导员的小助手,是团队研究生的朋辈。导学助理对促进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良性互动、增强导师育人成效、强化团队凝聚力、推动和谐导学团队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导学助理推进导学关系、导学团队建设内容

1.主题培训

导学助理选聘上岗后,围绕导学助理的工作内容,学院为导学助理安排了全面细致的主题培训。从基本工作职责和内容到学院组织机构职能部门介绍,从导学关系问题处理技巧到导学团队文化建设与宣传,从研究生培养需求到与研究生利益相关的奖学金评定等全方位的主题培训,让导学助理全面了解其职责所在。主题培训将学院的工作要求通知传递给导学助理,导学助理接收到培训内容再传达到团队每位研究生。在培训和通知传达过程中,导学助理既熟悉、掌握了工作内容,又积极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思政工作者在组织导学助理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和理念与时俱进,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切实让导学助理在这个岗位上优先成长起来,作为榜样和示范带动团队其他研究生成长,这也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点。

2.建设内容

导学助理工作不仅在于协助导师做好团队研究生思想建设和导学关系建设,还包括团队的文化建设和科研学术建设等内容。导学助理具体要关注团队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和掌握团队每位研究生状况;每月向学院反馈导学团队安全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向导师和辅导员反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现的安全隐患等及时解决和整改;协助导师做好团队宣传和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团队文体活动、分享交流活动和团队科研专题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愉悦和谐的团队氛围。

三、导学助理在导学关系、导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导学助理是学院、团队、导师、研究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研究生培养的助力军。导学助理在研究生管理和培养中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学院和团队之间沟通的桥梁

导学助理如同团队研究生中的一个团队班长,负责学院与团队的对接和沟通,将学院的通知要求传达给团队,将导师和研究生的问题和需求反馈给学院,协助学院和团队导师开展工作,构建了学院和团队之间畅通的反馈体系。比如由导学助理来协助反馈研究生奖学金评选过程中的异议,导学助理收集团队研究生集中反映的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问题,在主题培训交流会上,由负责奖学金评选工作的辅导员做出解释,再由导学助理向团队研究生解释个中缘由,朋辈间的交流可以得到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形成正向反馈。学院和团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和建设,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开展导学工作。

2.导师与团队研究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导学助理是由团队导师和研究生推选出的,是得到导师和团队研究生认可和信赖的。作为导师与团队研究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导学助理随时保持开放姿态,留意每位研究生的状态,在发现团队研究生未能有效地理解导师观点,对一些问题理解有分歧,导学关系紧张的时候,主动与研究生谈心,及时疏导,分享导师的想法,拉近师生的距离,与导师一起做好研究生思想上的开导、指导和引导,搭建思想沟通的桥梁。很多导学助理在工作中,感受到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沟通理解的重要性,能以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导学关系,也认识到导学助理工作的重要性。每个导学团队都会遇到一些特定的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例如學院部分团队存在双校区运行,一个导师的研究生两校区分布,地域空间问题导致部分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较弱,科研活动参与感较低,导学团队采取整体管理和指导,在研究生所在校区配置指导老师,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导学助理还将非直系师兄师姐帮扶的策略实施到团队中,每个导师的学术水平和视野、个人行为和品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导师、指导老师、师兄师姐的多重关心关注和指导,使得团队所有研究生都有参与感和归属感,加强了导师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和影响,促进了导学关系的发展,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帮助。

3.团队研究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导学助理一职,最直接和直观的是增加了导学助理和团队研究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导学助理对团队研究生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在工作开展层面需要站在学院和研究生同学的角度考虑。在团队里协调团队研究生间的关系,排忧解难,关注团队研究生动态情况,积极反馈团队研究生对学院内各种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到团队导学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团队团建活动,通过团建活动,让团队研究生加强沟通、了解和协作;团建中设立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所有研究生参与其中,让研究生体验团队的精神力量,感触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导学助理在协助导师完成团队管理和与团队研究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团队的服务意识、荣誉意识和获得感,更加努力地为团队所有研究生做好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导学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开放、有序的科研氛围,展现团队凝聚力。

4.参与团队建设,助力研究生培养

多数导学助理会在导师允许下直接参与到团队建设,作为导师的小助手,协助导师做好团队研究生培养。开展“新生训练营”活动,帮助研究生新生快速入门,尽快了解团队情况、掌握课题研究方向、熟悉团队发展平台和软硬件技能。调动师兄师姐的积极性,通过“师兄师姐说”分享活动,做好团队文化精神的传承。组织团队每周的学术交流或沙龙活动,分享科研进展和高年级博士的科研經验,讨论所要攻克的难题和科研工作计划。分享交流会上,导师们也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耐心指导,给出合理建议,研究生之间积极讨论、交流学习,学术氛围浓郁,科研热情高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术交流或沙龙活动的开展,是对近阶段科研工作的小结,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增强了导师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学助理在参与团队建设中,身为导师的小助手,充分发挥了“助”力的作用,助力团队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生培养,助力导师育人成效。

5.凝心聚力云交流,线上导学助培养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导”和“学”发生了变化,常规的线下导学转到了线上。导学助理在疫情的早期调研了导学团队研究生的心理状态,收集了各年级研究生课题、论文进展及需求。导学团队在保障教研室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开启教研室电脑、服务器,配备远程控制软件,积极与学校、学院相关部门联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为研究生科研保驾护航,让研究生在家正常完成科研任务。导师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候与研究生共克时艰,通过QQ、微信、飞书等各类线上方式与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与论文指导,分享科研动态,定期召开线上“云”组会,了解研究生的科研进展,针对科研项目中的问题,在“云”组会上重点指导,营造良好的“云”科研氛围。导学助理协助导师落实国家、学校、学院疫情防控的安全措施和重要通知,确保每位研究生获悉详情,提醒团队研究生每日报平安,引导研究生正确关注疫情,做好防护,守望互助,让每位研究生都感受到团队的支持和力量。导师们在线上鼓励、关心关怀研究生家庭是否有困难,疫情期间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情况,用心培养,增强精神食粮的输送,要求研究生在疫情期间,不放弃对学术的追求,自身做好隔离防疫,用行动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研究生。

四、结语

导学助理作为开展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在学校、学院、导师、研究生多方配合推动下,其设置有效地推动了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和导学团队建设,作为研究生思政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指导方式,引导好导学助理,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方磊.推进导学关系实践研究——以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评选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7):31-35.

[2]付晓薇,胡威,徐新.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3]尹金荣,郭彪,王芳.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建构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6(6):82-84.

[4]王海林,卢小慧. 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文献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6):60-63.

[5]冯蓉,牟晖.博士生导师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10所高校的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54-58.

作者简介:

马俊建(1981年-),女,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研究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马琳慧(1987年-),女,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研究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