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幼儿教育中深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时间:2024-05-07

王文娟

【摘要】幼儿课程改革也是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追求目标,研究问题,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深化,使幼儿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以及教学体系的建构更合适新时代幼儿的学习、成长。作为幼儿老师要深刻学习新课标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起点,研究儿童,熟悉教材,努力在教育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智力发育做好启发,助力其成长。

【关键词】幼儿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4-0124-03

幼儿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开始,对于他们教育不但在于课程的设计,还在于园内文化素养的灌输和陶冶。新课标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幼儿教育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老师再也不能把幼儿教育当成托儿所,只管孩子们吃饱穿暖的事,只要孩子不哭不闹,使老师成了保姆;我们也不能给孩子小学化的教育,过早地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压力,产生厌学的心理认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影响;我们也不能过度散漫地管理孩子,放任孩子的天性等等。作为新时代的幼儿老师,我们应针对以上问题,在新课标改革中,认真学习幼儿知识和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改革方法,创新模式,为幼儿研究、设计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娱乐、游戏的内容,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认真、系统地研究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熟悉教学大纲,使幼儿教育更有计划、有目的,也有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启发并推动幼儿良好成长,促进幼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幼教老师,如何在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下,深化教学改革,做好幼教工作呢?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与大家共勉:

1.发挥资源作用,优化教学内容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习惯,让孩子们在这个关键的成长时期,有一个好的开始,为以后的成长、学习、发展奠定基础,这不但是家长的追求,也是老师教育的目标和追求。因此,幼儿虽然还不是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对他们的教育也仅停留在对生活、习惯、认识等的一些培养和认识上,但通过一些娱乐活动、游戏培养孩子能力,增长孩子的见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促进孩子语言沟通能力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关键内容。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幼儿老师,在深化改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认识和教育模式,了解孩子,通过学习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教学资源,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

1.1运用信息技术。

过去无论是小学教学还是幼儿教育,老师大多采用的方法就是说教、讲解。方法单一,枯燥不说,而且很难激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幼儿,都是3—6岁,他们不但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更喜欢老师有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所以,过去的教学方式,在一些教学内容中已经不适应了。就拿幼儿教育来说吧,老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随时都能给学生调出备课时准备好的内容,整理好的视频或者图片,生动、鲜活、内容真观,同时它多变的声音、鲜艳的色彩、逼真视频等,不但能吸引孩子们,还有利于其兴趣的培养。比如,给孩子教认一些动物时,老师不但可以搜集一些动物世界的视频,还可以有针对性搜集某一类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认识,并在图和视频的结合下,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性等,这样的教学孩子不但喜欢,而且对内容的接受和掌握也比较快,对于课堂教育教学来说也是一种提升。

1.2合理利用地域资源,增长孩子们的认识。

素质教育理念是结合生活,增长孩子们的认识能力和自理能力,从小慢慢培养和提升孩子们的见识。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老师除了利用书本上的资料、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把一些与这个城市或和幼儿园相关的资料和背景融入教学,增长孩子们的见识,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一个地方,由于它的发展历史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长期积累下的东西是别的城市或者地域所没有的,这些东西其实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的认知习惯,陶冶着孩子的情操,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所以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融入一些这方面的资源,不但有利于孩子了解这个城市或地域,增长孩子们的见识,还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调动其积极性,使幼教课堂充满乐趣,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幼教质量。

2.有效整合课程,提高教育效率

2.1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情感经验。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孩子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所以老师在深化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盯着教材,还应该围绕教材,根据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规律创设教学内容或者准备延展性的教育教学内容,迎合孩子们的學习需要和接受能力,才能在孩子欢迎的情况下,且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我喜欢》这样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认识主题的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动手画一画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讲一讲他们喜欢的事物或人,或者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等等。通过《我喜欢》这个教育活动的主题,老师不但能更了解孩子,也能让孩子通过画笔或者演讲重新认识自己,使孩子们更健康地成长。实践证明,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我们都是有情感的人,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老师不能因为孩子们还小,以为他们不会体验喜好,就忽视了孩子们内心的认知,情感的体验。要了解孩子们,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才能真正在深化改革的教育中重新认识孩子们,实现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2充分创造环境,培养孩子兴趣。

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园的孩子们对于学习环境感觉很敏感,所以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老师要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成长。首先,结合身边熟悉的环境。虽然孩子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有三分钟热度的特点,但是把他们身边熟悉的环境搬到生活中,这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不但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还能促进孩子们参与。首先,善于利用身边的生活环境。依据课程的内容并结合身边的生活环境,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比如,爱护环境的活动教学中,老师就可以把幼儿带到校园内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爱护环境的活动。如,给园子的草坪上立上“我有生命,请勿践踏”或者捡拾院子里的垃圾,擦洗院子里垃圾桶、护栏等等。这些都能强化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锻炼孩子们的劳动能力,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增长孩子的生活经验,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做好铺垫;其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可是由于它的长期存在性,却被我们忽视。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然万物,可以结合自然环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教育活动。比如,在《秋天的景色》这一节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校园里感受秋天、观察秋天,让孩子们动手画画秋叶、白云、画画成熟的瓜果等等。结合自然环境的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既亲切又有趣,有利于孩子们认识自然,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保证教育教学的效果。

3.家校合作,促进幼儿良好情绪养成,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3.1家园共育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情绪。

情绪是人类的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人类对一系列主觀认知经验的通称,是我们多种感觉、多种思想、多种行为综合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良好情绪的养成,或者控制情绪能力的养成,不但能大大提升一个人的素质,对于人们对一件事物认识也会更深刻,更接近正确。幼儿对自己情绪的认识还是很朦胧,对于它的控制更不知所措。幼儿园的教育,孩子接触的是老师,可能在一些方面孩子们会有本能地控制的情绪,比如,不高兴、不想吃饭、不想睡觉等,都得在老师的监督下违心完成,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但是如家园共育结合起来,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经过家长的开导、疏通,并通过家长语言、行为的引领,就会使幼儿形成积极、正确且乐观的处理情绪的方法和面对情绪的态度,培养幼儿感受正能量,吸收老师在教育中传递正确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使幼儿的成长更加健康。

3.2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教育效率。

孩子们的成长幼儿园的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也非常关键。所以,幼儿老师要与家长联系起来,家校合作,从习惯、能力、认识上等等,连惯性地引导孩子,把幼儿园的教育延伸到家庭,家庭教育延伸到幼儿园,两方联合起来,才能使孩子教育形成连惯性,才能强化孩子们的认知,促进孩子们习惯的形成。比如,老师要求家长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听孩子们讲故事或者给孩子们讲故事。再比如,对于幼儿园的要求养成孩子一些学习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不能放松,要配合幼儿园,让孩子的习惯成自然。当然,幼儿园在组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促进亲子互动,增进亲子情感与交流。比如,手工制作、表演节目等等,这些都可以邀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参加,一起完成等。这样不但能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家长教育的能力,也能激发孩子们兴趣,促进孩子参与,于课堂教育教学以及孩子的成长都非常有利。

4.创设角色情境,促进幼儿表达

幼儿园的孩子本来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的。因此,在语言教学中,老师也完全可以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角色游戏情境,让学生学会自然表达、交流。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在各种场景中运用频繁,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孩子们熟悉的家庭情境。比如,让孩子们扮演妈妈或者爸爸,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或者爸爸是怎么招呼的。如,“你好,欢迎你来。”“你来,我真是太高兴了”。或者,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接待客人。如,“我最喜欢和你玩了。”“我不喜欢你,你为什么来我家。”这时候,老师都可以根据孩子们招呼客人的不恰当,指出不足,让孩子们学会也掌握招呼客人的方法和一些用语,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表达能力,发展孩子们的语言潜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5.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孩子们的思维

科学的研究和发现不但要有好奇心、探索精神,还得有丰富和宽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意识。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内容,抓住契机,给孩子们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心里的认识或者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比如,在组织孩子科学活动时,老师一定不能问一些表面性的问题,如“是不是?”“为什么?”等等,而要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打开学生更多思考的可能性。如,“你在活动中发现了什么?”“猜一猜?”“你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等等,这些问题不但能让孩子们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且也能促进孩子们深入思考,激发孩子们科学兴趣,让孩子们形成自主学习,不断发展的良性模式,对于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是一种推动。

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究,积极探索,参与改革步伐,这不但能改革幼儿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也能结合孩子们需要,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为孩子们的教育营造更好的环境,保证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军.幼儿教育中深化课程改革的策略思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231.

[2]牛芳.幼儿教育工作之我见[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99-100.

[3]李召学,姜春华.浅谈当前幼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石油教育,2001(05):106.

[4]史海珍.浅议新世纪幼儿教育工作需要抓紧解决的四个重要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2005(1):1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