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林小英
【摘要】教学中不能要求全班学生“齐步走”,而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可以尝试班级分层教学。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为例,从班级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探究问题”分层、“知识应用”分层、评价分层、调整分层等方面谈谈对初中数学班级分层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班级分层教学 探究问题 知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4-0139-04
大教育家孔子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初中与小学比较,科目多,难度大。而且现在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要求全班学生“齐步走”,就会造成教师更多选择面向中等生,无法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最后“优等生”不突出,“学困生”没转变,结果显然不能够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在不改变大班课堂教学的模式的基础上,采取班级分层教学来将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下面对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北师大版)进行结合总结,谈谈对初中数学班级分层教学的探索。
一、班级学生分层
班级分层教学首先要把全班学生合理分层。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将全班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A组为学困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优等生。A组学生是对数学毫无兴趣而且基础差,作业无法独立完成的学生;B组学生是学习上不够自觉,自控能力较差,作业中只完成一些基础简单题,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不愿意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学生;C组是学习主动性强,学习习惯好,知识基础扎实,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
为了分层教学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为了让三個层次的学生座位以组为单位相对集中,我们采用“跑课”在数学课上加以运用。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分清哪些是属于全班同学的共同目标,哪些是各层次不同目标,对上述三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A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只要求掌握课堂最基础的知识。结合本节课,就是经历反比例函数图像画法的过程,初步认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特征,获得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B组:学习的基础为对内容进行理解,除了要对最为基础的知识进行掌握,以此来将最基本的技能获取之外,还需要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获取,以此来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积累。
结合本节课,就是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由断开的两支曲线组成,并会应用性质解决问题。感受从“数”和“形”两方面综合考虑问题,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从中体会学习函数的步骤:函数表达式■ 函数图像■函数性质■应用。
C组:主要以自主性学习为主,重合作,多创新,将创新意识以及发散思维加以培养,将数学思维在质疑和疑惑中加以发展与培养,进而将综合素质提升。结合本节课,就是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特征, 质疑列表时变量x、y如何合理取值?在x取值范围内如何科学取值?质疑连线时为什么是曲线而不是折线?进而解惑获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在相互交流中锻炼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反思习惯,使自我知识不断建构,融会贯通。
三、“探究问题”分层
分层教学,能使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减少心理压力,感受到自己每一天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教学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创建针对性强的高效课堂。在这一环节,让C组成员自主探究,并选派一名C组成员指导B组探究;选派C组成员和B组成员各一名指导 A组。我们参与并指导B组探究,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本节课中,对于反比例函数图像画法,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问答 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是什么样?我们还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哪些内容?研究函数图像的步骤有哪些?
质疑 画y=■的图像列表时变量x、y如何合理取值?在x取值范围内如何科学取值?
猜想 反比例函数图形是什么样子?
操作 通过类比着画一次函数图像的过程,在网格纸中尝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
验证 你能证实你的猜想吗?
问答环节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的复习任务。质疑环节由于不同组的学生对x合理、科学取值的思考深度不同,造成完成情况有一定的差别,直接影响猜想环节和操作环节。操作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难点是质疑环节(x合理、科学取值)和验证环节(连线为什么是光滑曲线而不是折线)。因此我们对三组学生的学习表现加以预设,并且根据结果来将教学策略加以制定。
A组:对x取值采用1、2、3、4等正整数,连线时受一次函数图像影响相邻两点之间用折线连接。此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发现xy=4的图像不仅第一象限有,还有在第三象限。帮助他们了解点描得越多,越能准确反应图像形状,积累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B组:思考深度不够没注意细节,如:对x取值虽然有正有负,但毫无规律,增加计算时间而且取的点不好描,如(5,■)。另一方面是在连线时,曲线有端点或向内翘。此时,教师要给予帮助,让学生了解应该取相反数便于计算,同时要取好描的整数点。连线时要结合表格,感受由“数”定“形”的数学方法,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形的趋势。
C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能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尝试验证。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证明猜想,并有条理表述出来。我们学习过如何判定一点在不在一次函数图像上,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xy=4的图像为什么是曲线,再借助几何画板进行演示,从而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指出的是如何合理、科学取值,此时应该对学生引导这一难点,先由反比例表达式y=■和xy=4可以看出x≠0,y≠0,且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x随着y的增大而减小。从k>0可以得出x、y同号,所以图像在第一、三象限且不与坐标轴相交。再类比一次函数学习过程:在不知道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时,x取值是正的、负的各取一些,数量上是点描得越多,图像越准确。而且要好算又好描。所以,最后得出x取10-12个值,且为相反数,尽量是整数点。而对于连线为什么是光滑曲线而不是折线这一难点,应该引导学生再次类比一次函数学习过程:如何判断一点在不在直线上?只要把x、y值代入,判断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即可。(如图1)反比例函数y=■图像上取点A(1,4),B(2,2),可得AB一次函数表达式:y=-2x+6,再在反比例函数y=■图像上取点C(■,■),代入直线AB表达式,发现点C不在直线上,让学生从“数”的角度感受反比例函数图像不是直线。(如图2)接着展示几何画板,从“形”的角度感受反比例函数图像不是直线,并且随着点的增多直观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光滑曲线。
四、“知识应用”分层[1]
我们会就问题的设计在“知识应用”环节体现阶梯性,简单的题目,交给A组学生;中等及重点问题,交给B组学生;拓展和拔高问题,由C组学生完成,同时要让C组的学生帮助A、B组学生,培养A组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一)例题练习分层
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节课我们选用以下课堂练习:
1.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的一支如图3所示:
(1)判断k是正数还是负数。
(2)补画这个反比例函數图像的另一支。
2.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如图4(1)所示,则k____0;
变式1:若双曲线y=■的图像如图4(2)所示,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
变式2:如图4(3),已知直线y=mx与双曲线y=■的一个交点A的坐标为(-1,■),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是____。
变式3: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交于A(x1,y1),B(x2,y2)两点,求(x2-x1)(y2-y1)的值。
A组学生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问题1、2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特征,并对反比例函数和性质进行简单的应用。所以这两题让A组同学板书和口答。
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使用数学方法。变式1、2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应用“整体法”和“数形结合法”,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应用。所以这两题让B组同学板书和口答。
C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变式3旨在引导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法”,结合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把(x2-x1)(y2-y1)转化为4x2y2,再根据反比例表达式得到结果。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提高综合能力。请一位C组学生板书,对A、B组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作业分层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建立学习的信心,课后作业我们设计三个层次:基础题、提高题、拔尖题。
本节课作业设计如下:
【基础题】(A、B、C组必做)
1.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大致是( )
2.反比例函数y=■(k≠0)的图像经过点(-2,3),则该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_____象限,分别画出函数y=■和y=-■的图像。
【提高题】(A选做,B、C组必做)
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函数y=■与函数y=x-1的图像,求他们的交点坐标,并求出两交点与原点围成三角形的面积。
【拔尖题】(A、B选做,C组必做)
1.探究说出函数y=x+■图像具有的特征,并画出它的图像。
2.试用理论知识说明反比例函数的轴对称性。
基础题的方法比较单一,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不大。提高题对于B组学生有一定挑战,不仅用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而且要使用“割补法”。拔尖题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自我知识不断建构,融会贯通。
五、评价分层
在课堂小测和单元测试环节采用不同题目,相同分值的做法。出试卷时,要注意各层次的差异。试卷的基础、能力、拓展提高题的比例如下:A组学生以“八二零”分配,B组学生以“六三一”分配,C组学生以“六二二”分配。让AB组学生同样得到较好的分数,充满信心,不畏惧数学。
六、调整分层
根据学生水平的变化,在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一个学期调整两次。进步的学生升层,退步明显的学生降层,引起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将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加以培养,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
史宁中教授指出:将人本理念贯彻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以课堂上除了学科知识教学, 对于中学生,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合作能力、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等。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确实做到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合作、担当向上等优秀品质。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让学困生更有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寿彬,石建华.初中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