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开展主题教学,深化阅读效果

时间:2024-05-07

白永坚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式阅读教学逐渐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相比之前的教学模式来说,这种模式将教学中的细碎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形式或规律整合了起来,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深化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确定主题整合内容、围绕主题创设活动、创设情境体会主题、品味语言挖掘主题的角度入手,探究了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式阅读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147-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对深化阅读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巨大的帮助。那么什么是主题式阅读教学,它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白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笔者认为,主题式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明确的阅读主题进行大量的文本材料的阅读的教学过程。与常规教学不同的是,它是围绕同一主题的多种文本的集中阅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强化阅读的效果。

二、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符合学生思维的原则

主题式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主题的确定,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阅读内容的整合以及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选择主题时,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于抽象的事物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从形象的事物入手更有利于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选择的主题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自身潜能,促进他们最大程度的进步。

(二)服务教学目标的原则

主题式阅读教学最终也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也不能每一单元甚至每一篇课文都要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合理安排,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确定主题,通过扩大阅读量促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主题式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认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大多取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加强主题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能反过来激发起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生活的探索,从而达到教育回归生活,生活促进学习的效果,让主题式阅读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三、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主题,整合内容

主题式阅读教学是以主题为引领的教学,因此,确定阅读主题,整合阅读内容是其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新课程的改革,将课外阅读也纳入了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文章,教师可以以课本中一篇或者几篇主题相似的文章为引领,拓展出其他相关文章,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比如,在进行《去年的树》的教学时,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童话,为了深化学生对童话的认识,很多教师采取了以童话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仅仅将主题确定为“童话”,范围还是有点大,教师可以继续分析本课的特点。该课语言并不华丽,修辞也不唯美,但是却非常震撼人的心灵,主要原因在于“情节”。作者从“起初”写到“后来”又写到“第二年春天”,三个情节结构相似,反复出现,让人读出了鸟儿的焦虑、大树的悲惨以及鸟儿与大树失去知音的凄凉。这就是反复结构的感染性。这里,教师可以以“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为主题,整合《爱心树》《七颗钻石》《小壁虎借尾巴》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分别找到文章中的反复情节,体会童话中反复的不同形式及妙用。这样的主题确定就更加明确、具体,学生的阅读收获也会更加明显。

(二)围绕主题,创设活动

主题阅读开展的形式是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点整合文章,在课上进行主题阅读,更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创设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自主选择阅读文章,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进行前面提到的《去年的树》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上组织以“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习得一些“写作技巧”,感悟一些“写作手法”,然后组织学生在课下以“童话”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文本,并交流读书心得。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也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提升他们对童话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有的学生阅读了《格林童话》,还有的学生阅读了《一千零一夜》,这些都是一本本童话故事集,里面有太多有趣的故事,学生徜徉其中,对童话的喜爱也由此而高涨。值得注意的是,這种阅读活动虽然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和验收工作,保证阅读活动顺利而高效地开展。

(三)创设情境,体会主题

主题阅读教学,由于涉及的篇目比较多,教师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进行精讲,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的精读课文或者是阅读主题,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其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体会主题。

比如,在进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为了促进学生对主题的认识,教师可以拍摄一些反映校园真实生活的情境图片或者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这样,当学生看到自己或者周围熟悉的同学的身影,看到熟悉的校园景物,看到类似的成长经历时,再阅读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文章,就很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阅读主题也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在该主题阅读中,笔者安排了一篇名为《坐在最后一排》的文章,为了引发学生的共鸣,笔者特意采访了一些曾经坐在后面的同学,并录成短视频播放给学生,因此,很多学生当阅读《坐在最后一排》时,就非常有感触,因为他们也曾经坐在后面,也有过内心的各种挣扎和斗争。然后,笔者又结合视频和文章,对学生进行了引领,让学生正确认识座位的前后和学习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决心。这样,通过围绕主题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对阅读主题有了更多感悟。

(四)品读语言,挖掘主题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语言的教学,主题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经典片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主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进行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时,其中《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里面有很多语言非常优美,而且表达也独具特色,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比如,在描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时,笔者写道:“……走來了许多小学生,有……族的,有……族的,有……和……族的,还有……族的。”这种描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多,而且来自不同的民族。再比如,在描写上课的情景时,作者描写了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并进行体会,从而对校园生活有更加鲜明的感受。主题阅读,因为涉及的文章比较多,所以对文章解读程度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清主次,对于精读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对于一些略读课文和一些课外拓展的文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讲解,以求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阅读主题相关的课外实践,以期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五)读写结合,强化主题

在传统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常常是分家的,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的,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因为主题比较突出,内容比较集中,教师可以针对阅读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从而强化学生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并帮助他们打开写作思路。

比如,在进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阅读教学时,这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故事,语文要素是猜测与推想,教师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故事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外,还可以针对阅读主题和语文要素,让学生想象如果有一天老屋倒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完成故事的续写。这样,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形象力,又能强化学生对阅读主题的感知。再比如,在进行《荷花》的阅读教学时,这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就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教师可以将此语文要素作为训练主题,让学生仿写《荷花》中的优美语句,如第二自然段中,文章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语言非常优美,非常值得学生仿写。阅读与写作就像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是相互促进的。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根据阅读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阅读文章写作特色的认识,又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走进生活,实践主题

阅读不仅是阅读文章,更是品读生活。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大多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主题和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主题,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探寻知识,从而强化他们的阅读体验,促进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阅读主题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完《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搜集与春节、清明或者重阳节有关的习俗、传说、古诗词,制作手抄报等。其中对于春节,学生都比较熟悉,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剪窗花,制作对联;在清明节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踏青、扫墓活动;同样,在重阳节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制作重阳节美食,讲述重阳节故事以及重阳敬老等活动。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各种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

总之,主题式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做好阅读主题的确定、内容的整合、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体会主题,通过语言挖掘主题,通过写作强化主题,通过生活体验主题,从而深化学生的阅读认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荣.主题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25):131-132.

[2]钟远玲.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0):8-10.

[3]张留忠.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4(34):175.

[4]陈绵绵.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6(06):3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