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集体观念和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应当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等主要方面出发。本文基于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分析,给出了小学班级管理的几点创新方法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创新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199-02
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动力,面对新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应加快前进脚步,培养更多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人才。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起点,小学阶段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1],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提供充分的保障。
1.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1.1全面了解学生,把握成长动态
班主任在一个班级中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一样,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水平、身体情况等各方面都要了解。班主任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有:(1)学习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哪些学科,学生的弱点在哪些学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特点怎样;(2)思想与交流方面,同学间的关系怎样,学生是否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有无抵触情绪,班级风气如何;(3)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家庭现状,家长的职业以及文化修养,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班主任教师有必要自己建立一本学生详细情况记录,将自己了解到的学生信息随时加入记录中,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这些记录也能够起到有效的帮助。
1.2打造和谐班级,凝聚集体力量
班集体并不是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坐在一起就能自发形成的,班集体的建立需要班级管理者的引导和适当的管理,要经过成立、培养、发展和稳定几个阶段[2]。在成立之初,班级的集体性是最弱的,学生的思想较为散漫,纪律意识和组织意识很差,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因此需要班主任进行规范化和秩序化的管理,需要对学生进行较为严格的约束。这一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抓紧抓牢,让学生形成纪律意识。第二个阶段是培养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在过程中容易反复出现一些问题,在这个阶段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对学生的 了解进行班干部的选拔,建立班委会,培养学生们的自治能力,锻炼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至稳定阶段,良好的班风班貌已经形成,班级管理工作也能进入一个稳定的格局中。
1.3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交流
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成长经历少,对家庭较为以来,家长的日常影响和教育对他们的性格塑造和习惯养成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定期获取学生家长的反馈,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老师应在每个学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要求,开展家长会、家长培训会等活动,引导家长运用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维护良好的家庭环境,并对家长反映的学生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进,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理。
2.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方法与实践策略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也在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方法,拓展班级管理的思路,努力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2.1以人为本,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
现在的小学生性格独立,个性鲜明,在家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娇生惯养,平时比较自由散漫,在班级中也比较难于管理[3]。有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抱怨说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跟他们讲道理,他们听不进去,跟他们谈话交流,他们也视而不见,所以老师只能表现出很严厉的态度,让学生敬畏于自己的威严。但是笔者对于这种论调并不敢苟同,抛开班主任与学生的角色不谈,单从大人与孩子的关系来说,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得到大人的关心和呵护呢?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应该是刻板的、严肃的,那学生又应当去哪里寻找理解和关怀呢?
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现在的孩子虽然难管,但并不是心如坚冰,由于接触到的外界事物较多,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建立了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坏事。想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一步就是尊重和理解,当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的时候,自然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良好的关系也能就此建立。
实践策略:人本理念的建立应当从班主任自身做起,避免走经验主义的道路,不能照搬照抄過去班主任采用的管理班级的严厉的方式,而要去探索一种全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多阅读一些管理类和儿童心理学类的相关书籍,学会从柔性管理的方面建立班级管理的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从笔者自己管理的班级来说,班里不乏几个令人头疼的“捣蛋鬼”,也有性格孤僻的“闷葫芦”,但是在经过和他们的平等交流之后,笔者惊人地发现,这些同学的想法独特但不荒谬,只是性格与普通学生有所不同,如果能够引导他们走向认真学习的道路,他们会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2.2带好队伍,建立班级自治模式
班级的管理者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还应当包括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主任在管理、教学、交流沟通方面的得力助手,因此建立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和班级自治模式,对于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帮助学生干部提升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班集体的概念是需要班主任引导着去建立的,因此班主任要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为重点,尤其针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他们刚刚迈进校门,对集体的概念很模糊,但由于他们对于教师的信任,会比较听话,所以从此时抓起集体主义教育是比较容易的。另外良好的班级自治模式的形成,也需要班主任着力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思想,让学生以班级利益为先,把自己当成班集体的主人。
实践策略:在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本着民主和公平的原则,以尊重学生的意愿为第一位,将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富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强的学生列为候选人,采用提名制和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
2.3 科学联动,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体制
班级管理的工作重点不仅仅在于日常规范化的管理,还在于班级建设目标的确定,班级管理体系的建立等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就等同于为班级管理规划好了行进的路线,可以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
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的主导者和规划者,需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为班集体的建设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民主讨论的形式建立起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并在大的目标下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比如笔者曾对自己所在的班级带领同学们制定了“团结、勤奋、有爱”的班级建设目标,并由学生们集体讨论开辟了相关的主题晨会课课程,这样能够提醒学生时不时地注意到我们的班级建设目标,从而在心底树立起自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实践策略:首先利用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全班同学共同研究订立班级总目标,利用黑板报等形式写在班级的墙上或黑板的醒目位置。确定班级建设的总目标后,开展一个常态化的根据班级建设总目标制定的班级管理计划,比如可以把每周一的晨会课指定为班级建设主题晨会课,课上可以讨论关于学习、纪律、卫生等有关班级建设各方面的内容,并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及时提醒有问题的同学注意改正等。
2.4尊重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没有哪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的经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发展需要,创建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他们打造自由的成长空间。
班主任要注意在与学生交往和观察学生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个性和优点,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意以鼓励和善意的指导为主,尤其对于个性比较强,在集体中不太合群的学生,要公平对待,多找时间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因为小学生的性格和习惯方面的可塑性很强,班主任不能因为个别同学的与众不同就对他们采取疏离的态度,而是要本着为每一位同学负责的原则,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实践策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点在于如何对待个性较强、难于管理的同学。如果集体中有这样的学生存在,班主任应当立刻对他们加以重视,首先了解其家庭情况,对学生的性格形成环境有所了解,如果学生由于家庭原因而个性较为孤僻古怪的,应当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犯错时不要急于责备,可以采取单独谈心的策略,努力融化彼此间的交流坚冰 。同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告知他们,说服家长配合班级管理工作。
3.结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祖国的未来,如何培养他们长成健康而优秀的人才,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及时总结管理经验,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等理论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要针对当前独生子女一代和小学生的特点,留心培养学生的自律习惯和自治能力,用科学、高效的方法管理班级,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22-23.
[2]刘凤伟.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与工作创新[J].文教资料,2016(31):154-155.
[3]张金芳.乌海市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作者簡介:
蓝艳(1984-),女,广西河池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