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4-05-07

刘晓霞 路遥

【摘要】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将游戏活动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活力四射。因而,依据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育游戏的目标,并将教育游戏完整地融合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运用教育游戏的意义,以及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游戏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00-02

教育游戏是游戏和教育互相结合,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型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较新颖,具备竞争性、公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特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游戏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应着力设计符合小学生能力、知识水平的教育游戏,促进英语教学的创新。

1.教育游戏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能给英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育游戏具有“寓教于乐”这一独特属性,能通过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游戏越有意思,学生求知欲望就越强,学习知识的动力也越足,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提升新语言的学习能力。

(2)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新语言的自信心

教育游戏可催生多种多样的教学环境,教育游戏环节既能展示生动的故事情节,还能播放动听的音乐,可营造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小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教学中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放松状态的表现,随时掌握其学习动态,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教育。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的极大关注,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游戏需要设置仿真环境,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可以进行相关角色体验,培养角色所涉及的情感态度。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社会实践机会,也缺乏相应的社会常识,所以,体验游戏中设置的角色可使他们广泛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此外,学生还可通过游戏中角色之间的竞争和互相合作,培养自我意识。

2.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词汇

词汇是小学英语的基础部分,也是小学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会出现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背单词。小学生年龄较小,無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反复记忆那些枯燥的英语词汇很难激起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应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词汇学习状态。

例如,“teacher、girl、boy”等都属于小学必会英语词汇,如果学生逐个地读和识记,会使词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年龄特点,开发个性化的教学游戏:学生跟随老师的指令蹲下或者站起来,老师说“girl”,女生全部蹲下,老师说“boy”,男生全部蹲下,当提到“teacher”时,老师自己蹲下。当学生熟悉这些词汇后,老师可以改变规则,创造新游戏来指导学生强化训练,即所有学生站成一排,老师说“boy”时,所有男孩往前走一步,在游戏氛围下,学生既能主动性学习词汇,教师还能借此检验学生记忆成果。

(2)利用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轻松学习语法

语法并不是小学英语教材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要想准确运用英语,就必须了解语法,注意固定搭配的使用方法和语境时态的改变,以促进英语学习。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很难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时教师要运用教育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速掌握语法知识。

例如,在讲授“一般现在时”这个语法时,教师单纯告知学生一般现在时主要用于描述某人正在做的事情,代表做事情的动词后面需加“ing”,学生常会一头雾水。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我猜,我猜,我猜猜”游戏,首先,一个学生做示范“喝水”,另一个学生猜测他在干嘛?第三个同学将例句“I am drinking water”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两人一组,一人做出某一动作,另一个同学用相应语法表达,这种游戏将抽象、不易理解的英语语法形象化,可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3.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与游戏活动的有效整合,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对新课程标准的准确解读和实践,这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游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关英语知识,并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助力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英语学习效果,从而全方位地推动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石玉婕.教育游戏在低年级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6,(31):43-44.

[2]刘艳,陈仕品.基于CiteSpace的教育游戏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93-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