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邢勇 吴雪琴
【摘要】大学生素质提升工作任重道远,职业院校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第三方参与人才培养就业质量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依据行业企业、社会、毕业生等第三方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与反馈,不断创新思政工作的新理念与新思路。基于跨界思维,借鉴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等自动控制理论精髓,对学生思政体系构建进行实时性干预,确保其由无序走向有序,有力保证学生思想状态在可控范围内逐渐逼近稳定,积极引导学生创新目标控制的最优方法,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 素质提升 职业院校思政工作 反馈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质量评价实践研究——以省无锡交通高职校为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008-02
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提高思想道德建设”中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陈万柏提出“德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职业教育历来倡导把学校思政工作放在职教制高点,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学校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家庭、毕业生、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参与以及教育者的关注、引导和控制。鉴于思政工作系统构成元素的复杂性,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第三方参与人才培养就业质量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依据行业企业、社会、毕业生等第三方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与反馈,通过跨界思维,从鲁棒性、状态反馈、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自动控制理论出发探讨现代思政工作中如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自动控制理论的视阈来研究学生思政工作,是学生思政工作研究的跨界尝试。这是一个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研究思政工作系统的全新课题,其现实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自动控制理论[2][3]
“控制论”原意为“掌舵术”,即掌舵的方法和技术,它最初来源于希腊文“mberuhhtz”。20世纪40年代,是系统和控制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贝塔朗菲和维纳相继提出了“系统论”和“控制论”,也标志着完整的控制理论体系就此形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自控控制理论由主要研究单输入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经典控制理论(如反馈控制系统则是其中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发展到以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为特征的现代控制理论,更适合处理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实现了控制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人的思维具有高度复杂的控制能力,深入分析它,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的一切活动里自动控制理论无处不在。所谓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或其他参数等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规律运行。其中,被控量(即被控对象的输出信息)是要求严格控制的物理量,而控制装置则是起到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不断修正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任务。
在自动控制理论中,反馈控制是最基本且应用最广泛的,它是为了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反馈控制,系统中配置传感设备,以便对被控量进行连续地跟踪检测、反馈和比较,并按照偏差实现实时控制。加到系统上的外作用有扰动和有用输入两种类型,有用输入决定系统被控量的变化规律,而扰动则是破坏有用输入对系统的控制。当被控量受到外作用偏离期望值时,系统必定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量及时纠正和调整偏差,尽快消除影响,确保被控量始终向系统期望值无限逼近,最终达到预期控制的目的。
在外界干扰不大的情况下,反馈控制系统有一定自适应能力。然而,当周围环境条件在大范围内发生急剧变化时,一般的反馈控制系统已无法正常运作,此时自适应控制系统则会通过系统辨识,利用能改变系统参数或控制作用的自适应机构,使得系统仍然能按照某一性能指标运行在最佳状态,尽量减少系统输出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偏差。
最优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和环节是确定的,处理模型有线性和非线性的,简单说它是将被控对象的运动规律定量描述,用适当的最优方法找出被控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当然,自动控制理论中除了介绍的几种外,还有模糊控制、混杂控制、神經网络控制及鲁棒性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精髓,在本次研究中就不再赘述。
二、思政工作的自动控制理论运用分析
如今,纷杂和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产生干扰和冲击,价值多元化环境等因素使得学生思政工作呈现出非线性特征,思政工作被实施者(学生)和实施者之间博弈不断,职业院校思政工作任重道远。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改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当然这并不能阻挡用人单位、家长以及社会对职业院校思政工作效果的速成期望。
根据普利高津对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思政工作系统应该是个开放系统,思政工作就应该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得到从无序或热混沌的状态到有序状态,或者从一种有序状态走向另一更为高级的有序状态,同时,系统中要有反馈机制等自动控制过程,使得系统内各要素间产生协同动作和干预效应,从而使得系统从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4]职业院校思政工作面临着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创新理念,跨界思维,尝试从自动控制理论角度来研究学生思政工作形形色色的问题。
在古汉语中,管理即是控制的活动。传统思政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语言来转变学生思想观念。然而,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学生思政工作是一项相对开放又较独立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实时动态管理和人为调控的过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者更需要大胆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实践。
1.借助反馈控制理论,确保学生思政工作过程的实时性和有序性。
在反馈控制理论视角来看学生思政工作,我们可以把整个思政工作看成反馈控制总过程。结合思政工作系统的工作特性,对照反馈控制系统框图,我们可以得出如图1所示的思政工作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在思政工作反馈系统图中可知,思政工作的执行元件是教育主体(学校、教育者);思政工作客体即被控对象是学生,思政工作系统的传感装置即学生信息处理平台,包含学生思政工作职能部门采集及处理信息等功能;教育主体对客体的思想转化、教育效果以及主体自身理念更新等均列为系统反馈环节的处理信息,体现反馈效果;学生思政工作状態是思政工作系统的被控量。[5]
思政工作中会不断出现外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其中扰动(即外界干扰)我们可以通过反馈控制方式将干扰信息消除。例如,学生因受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各类行为偏差,教育者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对其采取积极沟通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措施,及时消除外界干扰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同时,学校除了利用第二课堂的讲座、读书会等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之外,积极创新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微平台等媒介展开各类思政教育活动,用这些正向有用输入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纠偏,并实时信息反馈,以此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目的,不断提升个体综合素质。
学生思政工作系统中的反馈控制子系统的输入量有来自企业行业、毕业生、家长、社会等第三方对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与反馈的信息源以及学生个体的信息源等,它是多渠道、多方位、多元化的。教育主体的信息源也是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动态变化的。因此,大量外界信息组合成了思政工作系统的信息源。由此可见,只有在充分开放的条件下,思政工作系统才能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引导学生思想秩序由无序逐步走向有序,促使思政工作向有序化方向发展。[4]
2.借鉴自适应控制理论,确保思政工作系统状态稳定性和可控性。
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需要达到最佳运行方式,就必须做到:一是按最佳性能指标确定最佳工作点,二是当周围环境条件改变时,自动、连续调整系统本身参数或改变控制作用,尽量减少实际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偏差。
人的理性认识形成和心理成长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过程,因此思政工作应符合学生思想发展规律且是连续的,既要切合自身实际,又要持续不断前进。在开展思政工作中,学生被控信息及所处环境等往往存在着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遇到一般外界干扰,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交流等方式解决,甚至没有教师思政教育参与形式,学生个体在一定的时域内有自适应能力自行处理,即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但是,当学生所处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如因遇到家庭突发意外及感情遇挫等突发心理异常,则需要通过思政工作系统辨识判断信息来源类别,系统需要立即启动自适应机构,如启动心理异常事件干预方案等,及时将信息进行动态分配和处理,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学生思想状态在一定可控范围内逐渐逼近稳定状态。[6]
因此,职业院校思政工作要有自适应能力,能做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实时跟踪、调度和中断处理,做到心理咨询常态化和心理干预及时性,处理事务时必须能力强、速度快,确保学生思政工作总体状态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引入最优控制理论,确保思政工作系统运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就是最优控制。最优控制采用的是动态规划和极小值原理,主要研究的是对被控对象(学生)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值,使得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达到最优值。
为了保证思政工作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引入最优控制理论支撑思政工作系统正常运行,以全新思维再次聚焦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系统运行特征。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水平及理论学习接受能力偏弱,故,“立德树人”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学者董伟认为,没有目标的德育是一种盲目行动,是对学生、家长及社会极不负责任的行为。[7]职业院校在学生思政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但系统研究对象(学生)不变,思政工作可以适时通过最优控制理论来逐步修正学生成长偏差,从而确保思政工作系统整体运作的连续性。成功学大师黑幼龙观点“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值得教育者深思,学生思政工作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育者对学生要具有容错心理并能耐心引导,学生身心才会不断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思政工作应紧贴时代特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各阶段教育目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总目标。教育者应大胆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妥善处理好阶段目标制定与目标完成节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脱离时间节点谈教育目标。总之,教育者要努力研究控制对象,通过“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逐步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最终实现职业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结果向总目标的无限逼近,以此达到思政工作实效性。
三、结语
职业院校的思政工作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第三方参与人才培养就业质量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借鉴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等自动控制理论精髓对学生思政体系建构进行实时性干预,确保其由无序走向有序,有力保证学生思想状态在可控范围内逐渐逼近稳定,切实有效地创新目标控制的最优方法与途径,以新思维、新理念聚焦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思政工作,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3]于长官.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4]吴岳军. 德育耗散结构论[M].辽宁: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1.
[5]吴雪琴.借鉴反馈控制原理 探究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J].交通职业教育, 2013(6).
[6]王浩,俞国良.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2).
[7]董伟. 论德育运行的控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4(2).
作者简介:
邢勇(1973- ),男,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副校长,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人力资源、思政管理等。
吴雪琴(1976- ),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