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探索

时间:2024-05-07

沈丹冰

【摘要】产教融合是当今开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顺应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革新的必然发展方向。文章从正确理解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当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现状出发,探索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探讨高职院校当下教育模式的新思想、新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技能人才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15年度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产教融合视角下发展高职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W2015218。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34-01

一、引言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产教融合,适应发展需求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纵向深入,在“产教融合”的重要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肩负着传承技能,培养人才,促进创新的重要使命。这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进行创新改革,为行业企业供给能够满足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产教融合的内涵及现状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的有机结合,具有互利互惠、持续创新、促进就业的特点。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正在逐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推动人才需求的转型。由于产业整体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这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并与企业零对接的复合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虽然使高学历人才激增,但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化,高职院校应重视社会需求,融入改革变化,顺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而调节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自产教融合指导思想提出以来,国内高职院校始终进行积极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较浅,无法建立深度、有效、长期的合作机制;缺乏宏观层面的调动,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倡导产教融合相匹配的政策及法规,没有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索指明方向、清除障碍;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的理解不够深刻,仅将其视作解决学生就业的途径等。

三、产教融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五个对接

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快速升级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高科技智能化转型,农业现代化建设覆盖范围逐步加大、区域产业链构建程度加深。产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人才需求方向发生转移,职业门类产生变化。高职院校应避免专业设置一味盲目求全,导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无法对接的问题。应定期对区域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展开调研,对新兴职业门类及时开设新专业,调整课程建设,设立顺应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专业进行合理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满足行业产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并顺应市场调整招生规模。对夕阳产业相关专业逐步缩减规模,通过课程调整帮助在校生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勇于转型,敢于删减。通过科学的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建设。职业标准包括知识能力标准与技能能力标准,通过高职教育的课程学习能够使学生满足两项标准才能达到走出校园走向企业的需求零对接。高职院校首先要对专业进行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精准对应行业岗位,掌握岗位职业标准,并对其进行能力分析。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设立以核心课程培养职业核心技能、专业课程巩固职业所需知识、选修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时变时新的课程建设体系,搭建起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桥梁。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应正确解读企业对职教毕业生素质的综合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具备从事生产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事实表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止看重专业技能与知识,同时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沟通协作、团队合作的社交能力,要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健康的心里素质,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要求高职院校不再单纯的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保持持续性,能够保证实训基地的设备能够与企业同步更新,但不能一味图新图贵,脱离实际而忽略了实训基地的实际作用。建立项目导教学的理念,做到项目即教学、项目即实践、项目即任务、项目即产品,真正發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训基地建设紧贴教学项目需求,通过以项目为核心、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入真实的生产情境,不仅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求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自主学习等方面有所感受与进步,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对接。

4.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高职院校应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的对接,可推行“双证共融”的毕业标准。高职院校应密切自身与对口用人单位的联系与信息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持证需求,追踪往届毕业生,了解其在从业过程中进一步的持证需求,从而筛选出需求量大、含金量高、效用最大、能力需求符合学生素质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遴选出的职业资格证书有针对性的开设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有能力考取对口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可出台相关政策如“抵学分”、“抵课程”等,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其在毕业前就能具备一定的一线岗位从业能力。同时,学校应注重“双师型”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了解行业发展,具备与时俱进的职业能力,脱离单一的一言堂教学型教师模式,转变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职教师人才,才能顺应当下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与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想通过一张文凭来保障一辈子的职业生涯已不再现实。高职院校要逐步转变教育理念,将职业教育想终身教育靠拢。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培养行业意识,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相关变化与行业动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方案,明确短期、中期与长期的职业能力目标,并寻找实现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紧随行业需要实现自我提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行业需求,课程建设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确保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5.

[2]石伟平.经济转型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