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城市规划基础课程改革运用项目式实践教学,通过拟定提纲、调研、分析、PPT制作、汇编等任务驱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做互通、寓学于乐”的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项目 自主学习 规划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52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225-01
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快速的城镇化导致大量城乡人口转移,城镇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主要承担了城镇化、地区与区域发展、城市与乡村建设、城乡社会服务,以及城乡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需要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规划课程还主要是以传统课堂即教师讲授为主,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遇到问题首先是问而不是主动思考,针对此,选择项目式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改革。
一、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方式就是运用设计好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提倡在“做中学”,通过主动设计方案,协调组织人员,摸索交谈方式,编写项目内容等,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社交能力等。这种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倾听”以及“学做分离”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协作、探究创新、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1]。
二、项目的选取
城市规划基础课程是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城乡规划体制及编制体系、城市用地分类及布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布局等内容。使学生对城市规划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系统的认识。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基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只有12个实验课时以及内容复杂的特点,采用项目式实践教學方式进行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期掌握需要掌握的内容。
项目式教学方式的核心是项目的选取。规划分为很多个专题,有基础资料的编制、城市化的分析、空间结构的设计、总体规划的编制、控规图纸的绘制、居住区规划的设计、道路系统的设计等。其中基础资料的编制是规划设计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基于此,选取了临安市市区城市规划基础资料的编制,在13级和14级两届4个班121名学生中进行了自主学习的实践。
三、实践过程
1.实践内容
由于资料的复杂性和翔实性,项目把每届两个班60多位同学分成了十个组,分别是第一组调研生态自然及历史资料;第二组调研经济相关资料;第三组调研人口与社会资料;第四组调研公共设施的资料;第五组和第六组调研住房及居住环境资料;第七组调研道路交通运输资料;第八组调研市政工程设施资料;第九组调研园林绿地与广场;第十组调研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资料。
2.实践方式
在有限的12个课时历时三周不同时段的情况下,师生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学教互动: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简单讲解规划资料的内容,展示相关城市资料汇编的文本,使学生对规划基础资料有个直观的认识。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熟悉程度、每个人各自的特点,组成十个小组,每组人数在6人左右并且要求男女混合,这样便于任务的协调与分配以及外出安全的保障。不同的组针对自己调研内容先协商、制定好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利用互联网,通过走访、实地勘探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利用相关的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汇编、制作PPT等。
沟通协商:在资料编制整个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以及与老师之间可以及时通过微信、QQ、网络、面谈等方式24小时不间断及时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师生都扮演了充当开关与灯的角色,随时照明与开启关闭。
评审汇报:教师随机抽取每个组不同的成员进行汇报,师生对所汇报内容提问,汇报成员要能及时回答。这就要求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项目内容当中,否则会冷场,14级就有个同学很尴尬地回答不出。教师根据PPT制作情况、汇报的熟练程度等内容进行现场成绩打分。
项目反思:让每个小组对整个项目制作的过程、内容等进行反思,整理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
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的分配和驱动,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目的性较强。这种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的颠倒课堂方式,弥补了城市规划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缺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边学边做,培养了学生的规划专业技能[2]。各部门调研从最初的望而却步到与相关人员侃侃而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沟通索取资料的方式以及与人相处的技能,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和技巧[3]。
临安市区资料调研项目实践12个课时量远远不够,因此占用了学生老师大量的课余时间,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需要师生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在分析问题方面还停留在表面,深层次地挖掘较少,如居住方面针对问题并没有提出社区如何更新等,这方面还需要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张勇,朱俊彪.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4,(20):145-148.
[2]刘崇,郝赤彪,薛滨夏.德国城市规划研讨课的构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规划师,2011(12):111-113.
[3]李晓东,何君萍.基于项目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3(6):53-56.
作者简介:
吴亚琪(197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