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土壤地理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讨

时间:2024-05-07

于红梅 王志刚 商丽华 王天阳 李凤全

【摘要】本研究通过连续3年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发放318份调查问卷研究地理师范专业学生对《土壤地理学》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地理师范专业学生喜欢这种授课方式的平均为56%,完全不喜欢的为24%。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课下太辛苦。但是,有94%的学生认为这种上课方式较传统授课方式收获更多,课堂更加集中注意力,85%的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82%的同学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明显提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84%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查阅文献资料,75%的学生认为这种上课方式对其他课程的理解与巩固有很好的作用,这种上课方式营造了活跃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大学教学中有很大推广空间。

【關键词】土壤地理学 翻转课堂 实践

【中图分类号】S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167-02

土壤地理学是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以土壤与环境之间的这一特殊矛盾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区域性[1],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表述土壤地理学抽象内容和复杂的变化过程,如其所研究的土壤圈是地球表面最为重要的圈层系统,维系全球陆地生物圈的存在。土壤圈包括从分子-有机无机复合体-团聚体-土层-单个土体-土链-区域土被-土壤圈多级组分,作为三相开放系统,土壤的过程研究具有多尺度性和极端复杂性。土壤地理的核心内容为土壤类型的分布,主要包括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土壤性质、亚类划分,其涉及到地貌学、地质学和气象学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土壤分类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过于程式化,比较枯燥,而且土类太多,不易掌握[2],因此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而是团队合作、独立思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力。

1.土壤地理学翻转课堂设计

翻转课堂是一个融合直接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的学习环境[3]。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同时也需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课程设计中以课下和课上两个教学环境的创设为主。在课下环境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料,包括课件及视音频资源等并提供给学生,由学生根据任务内容结合学习资源自行学习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过程教师通过QQ等网络平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跟踪引导。根据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后的理解内容做多媒体课件(小组完成一份),上课在小组内随机抽取一位同学进行讲解,由其他小组同学对其讲解的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为了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次数,深度以及回答解释的深度进行赋分。对不理解的问题集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集中解决,并根据学生讲解、分析问题、回答其他组提出问题的表现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动态过程综合评价,结合小组内部学生参与度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实质内涵,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翻转课堂的实施

从2014年第二学期开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地理师范专业试点开展,2013级地理专业共有学生101人,两个班级分别为50和51人。2014级地理科学共有103人,两个班级分别为52和51人。2015级有114人,两个班级有52和62人。教材选用张凤荣编写的《土壤地理学》,由于地理科学专业前设课程中没有化学,因此在选择翻转课堂内容时,只土壤分类部分采样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学生4人为一个小组,根据自己课下学习情况,完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要求小组讨论完成,不得分工),课堂上随机抽取任意一小组中任意学生对课下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对其讲解的内容中有异议的地方进行提问和补充,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连续3年的实践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建议及想法。

3.教学反馈

3.1 大学生对翻转课堂喜欢程度

在14年调查中发现,喜欢这种上课方式的学生有72%,不喜欢的学生占到25%,而到15年只有46%,完全不喜欢的占到20%,16年喜欢的也只有50%,完全不喜欢的占到23%。学生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业太多,课下比较辛苦;当课下准备不足,上课会紧张,有的学生紧张到一口水都不敢喝,怕被提问或者课堂讨论时参与不进。喜欢的同学大都认为,上课时比传统课堂更加专注,更加刺激,明显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不敢做其他事情,营造了活跃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甚至有的学生说将来我当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自主学习。尽管三个年级分别有92%、63%和70%的同学认为这种上课方式太辛苦,但是确实有98%、95%和89%的学生认为这种上课方式收获是非常大。虽然很累但是收获很多,正所谓痛并快乐的上课方式。有学生说,这种上课方式虽然我不喜欢,但我认可它的效果,大家一起做ppt很好,算是一种创新吧,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获得了知识,希望老师继续完善这种上课方式。

3.2翻转课堂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从3年的调查问卷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改善目前大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提高的程度13级、14级和15级分别为89%、89%和81%,其中主动提高分别为91%、72%和91%。主要表现学生会主动看书,课前都会预习,做多媒体课件时会主动查阅相关概念,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比以前传统上课模式更加主动,学到的东西会更多。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得到明显增强,小组内有合作并且对自己有很多帮助的分别占85%、72%和89%。同学反映小组内讨论可以帮助理解课程内容,促进知识面的拓展,整体感觉很棒,可以听到不同的见解,帮助你学习不清楚的内容,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学会了吸取别人的长处,同时帮助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对小组负责,对自己组员负责),这种小组讨论方式的学习会给你一种全新的思路。在课程设计中,这种授课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土壤地理内容的理解深度,三届学生分别为78%、76%和74%。同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提高学生上课思考、提问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非常明显的影响,13级为77%,14级71%,15级67%。对于回答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帮助同学解疑,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分享。通过上课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同学的学习习惯,从以前的被动变为主动,遇到不会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的查阅文献的分别占85%、85%和81%。学生的反映学的知识越专业,会发现百度不能满足好奇,经过查阅课本外的书刊,可以获得不一样的理解。土壤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承上启下的课程,涉及面广,这种教学方式对其他科目的理解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认为有提高的学生分别占到83%、65%和78%。主要是对地质学、地貌学和气象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4.教学反思

经过3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上课方式在大学教学中是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善。

4.1 增强网络互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减少课堂无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上课方式是将课堂还给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所有的问题都弄清楚,这就需要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的同时,和老师增加网络互动,将一些较为简单容易理解的问题放到课堂以外,课堂上主要大家一起讨论共同的,不易理解的问题,同学讨论后教师及时加以总结,尽量减少课堂中的无效问题,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2增加任务式驱动机制,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下学习,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并没有增设问题,课堂问题及课下讨论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时自动生成的,这样使学生看书的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另外,大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较重,一门课程作业太多,难免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可以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主动学习,使目的更加明确,求知欲望被激发,课堂效果可能更加突出,提升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深度。

4.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做到实时对比总结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讨论-发言-在讨论-教师总结-得出答案,课堂气氛活跃,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角色互换是一种非常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但是学生的问题往往过于零散,导致学生过于注重细节,而忽视对土壤分布及形成特征的总体把握,因此,教师及时对课堂进行总结对比,学生豁然开朗,有利于学生区分各土类,掌握各土类的特点,较快的接受新知识,了解土壤各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成土过程发生的条件和结果。

参考文献:

[1]張甘霖,史学正,龚子同.中国土壤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土壤学报,2008,45(5):792-801.

[2]卢瑛.《土壤地理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大众科技, 2012,14(10):125-126.

[3]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123.

作者简介:

于红梅(1970- ),博士,副教授,从事土壤地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李凤全(1971- ),博士,副教授,从事地理空间分析教学及科研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