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豪杰 李玉龙
【摘要】简要介绍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特点。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优化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31-02
引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与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并称为机械专业的三大设计基础课[1]。该课程主要包括机械零件精度设计和零件测量技术两大部分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综合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1.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主要包含互换性概论、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形位公差与检测、典型零件( 滚动轴承、普通螺纹、键与矩形花键、圆柱齿轮和圆锥) 的互换性、表面粗糙度、尺寸链等[2]。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与检测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教学计划中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3]。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验及考核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极限与配合、检测、形位公差、公差原则、表面粗糙度和典型零件互换性的有关国家标准; 能应用相关知识、手册,合理地选用公差与配合,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矛盾关系; 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能判定零件是否合格等。
2.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2.1处理好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知识面广,涉及到《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内容相互交叉,甚至重复。因此各课程任课教师应进行沟通,明确各门课程承担的工作,做到讲课内容不重复,重要内容不遗漏。另外,应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前后顺序。例如《机械设计》最好先于本课程,以使学生具备齿轮、轴承等零件方面的基本知识,便于本课程的顺利开展。
2.2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工具不断出现,国家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也应做相应调整。对生产实际中已很少使用的方法及工具等不再讲述,而将比较新颖、应用较为普遍仪器,如三坐标测量仪等介绍给学生,并补充一些能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内容。
2.3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内容按性质可分为几何精度设计和检测两大部分,由互换性原理、典型零件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及尺寸链等组成[4]。由于课时的限制及各专业的不同要求,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如“典型零件的互换性”等章节,专业性很强而内容较多,包含了孔与轴、滚动轴承、键与花键、螺纹件、圆柱齿轮等零件的互换性。本章讲解时可着重讲述1~2 种零件的互换性,比如孔与轴、键与花键等。而对齿轮、轴承等互换性问题不做过细讨论,可结合其它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3.1计算机辅助教学
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及其评定方法、公差原则等内容一直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如公差原则中的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等,其包含了被测要素、基准要素遵守的理想边界和形位公差获得的补偿值,这部分内容很难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今,借助多媒体将其制作成动画进行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3.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等学校对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只有师生共同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改变教学方法。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专业知识目标,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设计好课程教学内容,将相关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习题及解答等在网上开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5];最后教师加强辅导,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
3.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可以巩固學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测量技术部分更侧重于实验[6]。在实验教学中,应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比如将尺寸测量、几何精度测量整合在一起进行测量检验,测量过程中可对照图纸和实物,使学生领会各种公差的含义,并能分析其作用;其次,进行创新性实验的设计,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所需的实验工具,经过教师认可后,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改革作业及考试方法
本课程着重要求对互换性基本理论及概念的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业的主要目的不但是巩固课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应锻炼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次,布置作业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计算型习题,增加一些典型工程零、部件的精度设计。
(2)增加综合型、应用思考型习题,减少记忆内容。
考核方式不再以卷面考试为准,可将试卷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各占一定比例。平时成绩重点参考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实验中的表现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考核的重点是实验预习、实验步骤和实验仪器使用等方面;卷面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以上成绩来进行成绩的最终评定。
5.结语
通过对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另一方面,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实现了课堂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桂花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改革实践[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 2012, 28(5):62-65.
[2]王远、王贺省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难点内容的教学技巧[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02-105.
[3]熊永康,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4]戴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3):110-111.
[5]娄建国, 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自主学习课程教学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10):61-63.
[6]胡万强、董永强等,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2):108-1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