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作用。工匠精神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现代工匠精神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等为主要特征。技工学校担负着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的后备军。技工学校需要更新职教新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培育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技工学校 工匠精神
【课题项目】本文系课题《技工院校学生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研究成果,主持人:范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94-02
“工匠精神”是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的职业追求,勤奋踏实、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李克强总理表示,2017年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制造的未来走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工匠精神”是技工教育的灵魂,是技工学校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拓展的理论,以及理性的提升。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工匠的精神境界体现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在不断完美的技艺追求中。和工匠匹配的精神追求,首先,必须具备超强的专业能力,能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化解生产劳动中的各种困难,并在不断解决生产问题的过程中孜孜不倦、不断进步;其次,应有热烈而持久的专业追求,在专业劳动中专心致志,不断克艰攻难、精益求精超越自己;并且把这种要求当成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成为自己不断努力追寻的人生目标;最后,树立坚定、高远的专业信仰,为了自己的专业信仰,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舍得各种名利诱惑,坚持自己的专业追求和对企业的忠诚,将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追求寄托在专业的不断进步之上。
二、技工学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培养现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鲁班、毕昇、李冰这些著名的工匠用自己杰出的智慧、精湛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推动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形成了我国工匠独具一格的“尚巧”“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特质。传统学艺形式师傅带徒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傅既要手把手传授手艺,又要言传身教教给徒弟为人处世的方法,接人待物的基本原则。当前技工学校的老师仅沦为技术的搬运工,技校开设各类专业课程,各科老师只会教授自己的专业课程缺少综合能力强的教师,在大多技校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甚至是分开教学,专业理论老师只教理论不管专业技能课程,技能实训老师又欠缺理论基础知识,导致对知识点一知半解从而对于知识体系混淆不清。在专业操作能力与教学设备有限的前提下,更别提“工匠精神”的训练与养成。技工学校培养学生技术,是教给学生谋生、就业、立足社会的手段,学生基本定位以挣钱为学习技术的追求。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路漫漫其修远矣,我们教育者还将为国之崛起而不断求索。
三、技工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传统理念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精神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内化于心的职业素质。实践是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外化于行的土壤,提升职业教育人文价值的重要渠道。将工匠精神和实际工作环境和课堂任务关联在一起,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深切感受到它的价值,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追求。由于现实的专业设备换代升级非常迅速学校来不及购买新型设备,所以构建虚拟仿真的工作环境、进行专业实训是较好的培养方式。当然实训模拟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也不能完全取代企业实习过程。技工院校虽拥有仿真的软、硬条件,但它的虚拟运营只能是短期的过程,不具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全部真实环境。
(二)培养执着匠心的品质精神
大国工匠之所以能卓越、完美,能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除了自身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艺外,还有一颗热爱自己事业的匠心。匠心就是精准、精细、精湛,就是创优、创新、创造,就是传承、传授、传扬,就是专注一件事情,执着地做下去。正是优秀工匠们对从事的工作无限热爱无比钟情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在动力。因此,职业教育不应该只重视专业的传授,还应该结合专业发展强化专业素养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兴趣。培养匠心的品质先从培养热爱专业入手,培养热爱专业又要从专业基础入手。因此必须加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校本课程,进行根据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行业职业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岗位就业竞争力、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在职业群中的晋升能力,由此确定知识、能力、方法、素质培养要求,设计学习训练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内容,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使其成为职业学校必修的基础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思想。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职业素养
好品质形成于良好的习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是不放过任何细节,需要从生活、学习的点滴做起。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必须从制度入手,通过日常的7S品质规范化管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丰富育人模式,深化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养成教育成效,围绕职教德育主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用巧手和匠心追求人生的完美和极致,做一名技艺精湛、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能手。严格坚持操作规范,培育一丝不苟的精神。
(四)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
工匠精神的培育还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学校建设“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样板的打造活动”。技工院校虽然在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大多还没有打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形成于长期的价值激励。职业教育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建设校园文化,摈弃以往浮躁、功利的工作作风,用长远的目光和理解的心态去评价每一个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不追求即时利益,营造宽松、和谐、友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精品、優品要加大奖励力度和宣传力度,要塑造典型和榜样。
四、结语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教师好比是工匠,学生就是教师不断研磨、专心打造的产品。教师应当在德育上勇于担当、言传身教,在专业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像匠人一样追求育人工作的极致和完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不懈追求、对授课模式的反复推敲、对育人方法的用心琢磨,无不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对职业以及对人生的态度。教师要有甘当示范和典型的意识,用自己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追求完美、坚守奉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引领学生成长,唤醒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知识构建,探索教育教学艺术,将“技以载道”作为职业教育最核心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触及灵魂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捷树.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与对策 理论研究 17(1):31-35
作者简介:
张杨齐,本科, 助理讲师,研究专长:专业技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