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戴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46-02
【背景】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辅导。团体是一个微型的小社会,在集体的交流中可以更好地让拒绝型的孩子发表他们的观点,说出心里阻塞的感觉和想法。下面,即是我本学期开展大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第一章——我是玫瑰花丛。
【活动过程】
清晨,早早来到幼儿园,我把几朵怒放的玫瑰花别致地插在钢琴的花瓶里,芳香即刻四溢了整间教室。
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幼儿园,玫瑰花成了他们议论的重点。有人议论花的美,有人议论花的香,有人则跑过来问我:“老师,什么花呀?好香!谁送的?”他们恨不得一下把花刨出根来。我笑笑神秘地说:“它是玫瑰花,是老师今天上课请来的客人。”
集体活动时,我把玫瑰花请到了中间的小方桌上,孩子的眼睛睁大了,议论的声音更大了。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以便我开展这次以想象为主的心理辅导活动。在欣赏完了玫瑰花后,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做两个深呼吸,然后想象自己是一玫瑰花丛,也可以是别的花丛,只是我们暂叫它玫瑰花,在提示他们闻着花香时开展想象式提问,配班老师协助做好指导、记录工作。(1)自信心类提问:你是一朵什么样子的玫瑰花?什么颜色?你长得很大很壮还是很小很脆弱?你是美丽的玫瑰花么?还是有些枯萎的?你有没有特别美丽过?(2)同伴关系类提问: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有刺的玫瑰花还是没有刺的?你想是一个什么色彩的玫瑰花丛?你的周围有没有别的玫瑰花丛?你们相处的好么?你的根长得如何?这些根是又长又直还是弯弯曲曲?愿意和别人长在一起么?(3)家庭关系提问:你的饲养人是谁?他们关心你么?你长在那里?是庭院里、公园里、花盆里或者别的什么地方?(4)其它提问:你的花全开了,还是含苞待放?有没有栅栏将你围着?……下面是在交流中发现的几位具有代表性孩子的谈话记录:
案例一:李扬帆(几位老师综合判定特点:外向自信、乐于助人、爱表现但爱讲话、自制能力弱)
谈话记录与发现:开的是大大的玫瑰花→(实际大多为大大咧咧的男孩子);花是五颜六色的→(实际大多是比较自信、内心阳光的孩子);没有刺→(实际大多是同伴关系不错并且喜欢交朋友的孩子);饲养人是关心他的太爷→(实际大多是自己的抚养对象);长在小河里→(考察幼儿是否有依赖的心理,因为有的孩子想长在家里而不愿长在别的地方);需要有栅栏(怕被人拔花)→(实际大多是一些经常被管制的孩子)。
案例二:张宇泉(特点:多动、喜欢招惹别人、自制能力弱;家庭关系:父母二婚、家庭关系复杂)
谈话记录与发现:开的是黑色的玫瑰花,并且长得很小→(实际大多是一些内心封闭的孩子);周围有花→(实际内心想交朋友);想要变成有刺的玫瑰→(实际大多是比较喜欢招惹别人或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需要栅栏(怕长得太多)→(实际大多是一些经常被管制的孩子);长在院子里,饲养人不关心,自己靠本事去养花→(实际上是家庭关系较复杂,爸爸妈妈经常说自己靠自己,缺乏安全感)
案例三:魏敏怡(特点:有思想但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不积极、外表朴素、缺乏自信,是经常被忽视的孩子)
谈话记录与发现:开的是小小的梅花→(实际是有思想但不爱交流);没有刺→(实际是想交朋友);周围没有花→(实际是没有人肯跟她做好朋友);不需要栅栏→(认为自己能管住自己);长在草原上,饲养人也很关心她。
案例四:周子敬(特点:不喜欢说话、外表朴素、什么事情总是一个人、没有好朋友)
谈话记录与发现:认为自己没有花(是在我的再三追问下的结果),实际上他有点排拆别人。问:你开什么样的玫瑰花?什么样的都可以。答:我没有花。问:以前有过吗?答:没有过。问:为什么没有花呢?答:……问:是不是养花人不关心它?答:可能是吧!主要不知道谁来饲养(内心充满困惑与痛苦)。问:是爸爸妈妈不够关心你吗?答:可能是吧,不,也可能是我自己不想澆水(我发现他还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我决定对他下次还要进行一次个体的心理疏导工作,另外还要请上他的家长来谈一谈,我相信他们都是爱孩子的。
【思考】
这是一次以想象为导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用来帮助孩子表达出一些潜在的情感、需求以及想法,是一种不具有侵略性的安全方法。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有着各式的玫瑰花丛。另外,家庭环境、社会等外力的作用让幼儿的社会化程度加快,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幼儿的心理辅导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很难也很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感受任重道远,借用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