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对于学生来说,最难掌握的知识点不是语文的字词、语文的病句等知识点,而是文章的阅读理解的掌握。语文的阅读理解是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并且在语文的考试中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内容所占的分值也是非常高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91-02
在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活动中,众所周知,老师都会通过教材的课文来提升学生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什么是语文的阅读能力呢?所谓的阅读能力,就是指一篇文章的阅读者通过利用自身所学到过的知识、总结出来的经验,对这篇文章或文章的片段进行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理解。语文的阅读理解就是学生对于语文的文章通过对作者的背景、文章的字词和句子等等要素为中心从而得出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想的脑力活动。因此,老师在课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老师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认读能力,从文章整体去理解
我们在上文介绍了阅读的含义和意义。那么,什么是认读呢?所谓的认读,它是阅读最关键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对文章中的文字进行感受和识别,是阅读中的基础,没有认读,阅读就很难往下进行下去,也就是说,想要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能力就首先要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读能力。阅读一篇文章,我们主要体现了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归纳和整理,而认读主要体现了对文章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具体的理解和分析。抓准学生对于文章认读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字词和句子的具体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得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以小見大,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
二、提升学生对作者思路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
每个作者在写文章时,都是有自己的思路的,也是通过这篇文章或抒发自己的情感、或阐述一些想法等等,都是有目的的。所以,学生在阅读一片文章时,一定要理解作者对于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文章中心。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停于表面现象。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
三、理解语言的结构及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在各种语言结构中,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句子,他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理解句子主要是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词语的顺序、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气、语调等来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其次是理解文章的段落。段落是文章的直接组成部分,是认识文章结构的基础。对段落的理解,应从各段的内容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上去领会。
四、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抓住标题。一般地说,文章的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
2.诵读体味。诵读是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化课文的文字语言,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诵读有助于领会课文内容,体味文中的感情。
3.培养兴趣,自主阅读。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他们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教学中应淡化阅读目标,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地读书。教师要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只要不是鼓吹暴力、色情、反动等内容的,学生都可以读。读哪本书,怎样读,应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作用是“导”。对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佳作,教师可以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
要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还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激励。
4.课内课外,互补互助。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是知识、能力、思想、审美等的载体,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他类似文章的阅读。阅读教学也离不开课外阅读,我们应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互补互助。课内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必然延续和必要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内阅读。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语文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对文章阅读理解的掌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课堂中,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能力是相当必要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标准及培养策略研究[D].伍远岳.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浅谈如何以课文为中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J].王琴.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03)
作者简介:
李中枢(1965.08-),男,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大专,大庆市登峰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