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吴翊熙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进程。本文对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现实意义入手,对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详尽阐述。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75-01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及现实意义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实质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初中生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承担责任,过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念参与公共生活,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矛盾,独立思考,在培养正确思想观念、构建正确价值观的路途中避免不良观念的诱导。
将教育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实践内容相互结合,是激发学生课程参与兴趣,满足内在需要的必然要求。这有利于改善教学当中内容与实际相互脱离的不良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经验学到相关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增强教学实效性。改进传统过于理性化与一味灌输精神信念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通过生活与教学的互相渗透,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内容
1.教学目标生活化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而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则需要以生活化作为教学目标的衡量标准之一,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充分结合,提升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在对学生教学成果的衡量时采用多元评价,不仅要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还应当考虑到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与实际相关的学习课题的完成程度等内容。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在上课时将空洞的抽象理论与实际内容结合起来。首先,可以深入研究思想品德教材,从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入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对理论产生具体认知。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展示与书本相配套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对照解读,将对事例的理解与生活相互联系。
3.教学方式生活化
与传统由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不同,使教学方式生活化,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专题演讲比赛、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多媒体演示、辩论比赛甚至小品或者节目表演等,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参与加深对思想品德道理的思考和认知,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自身的认同感。
三、将生活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生活化
要将生活化渗透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需要完善教学理念,以生活化课程观念作为指导,让思想品德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首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社会的宏观要求、课程的具体要求、学生的个人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适应现实生活需求,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凸显对学生情感、態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其次,在准备教学内容时,以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需要作为首要依据,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经验相互结合,引起学生共鸣,增加课程内容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认同感和体验感。最后,在教学方式的采用上,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讨论、参观、项目研究、创设情境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成长问题进行探索,增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观念。
2.课堂导入和问题设计生活化
最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是结合学生自身生活进行导入,比如在开始思想道德课程时,可以提前设计好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课要学到的知识都是自己身边的知识,是能够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回家跟父母讲述的。通过这样的提醒和假设,可以很容易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欲望,保持学生精神集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设计问题时也需要遵从生活化的原则,在深入了解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设计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最适合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顺序,引导学生跟着教师讲课的节奏和教学思路逐步深入思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掌握思想品德知识。
参考文献:
[1]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旬刊,2013(10):172-173.
[2]何赛美.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5):156-15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