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史京方
【摘要】德育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当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首当其冲的重点,然而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与新课程理念可以说是格格不入,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性,小学生带来更好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教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80-02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改变着,然而即使新课程理念发展到了今天,在小学教育当中依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落后,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德育教育。
一、教學理念与教学方式上的改变
在小学德育教育当中,很多老师依然抱着以将知识教给学生作为目标,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多是生硬的记忆,对于小学德育知识的理解更多是纯粹字面上的理解。这过于陈旧的教学理念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在教学方式上,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大多小学德育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小学生原本所具备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无异于是饮鸩止渴,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必须得到改变,才能让我国小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让我国小学生发展更为科学,真正的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理念上,小学德育老师应当明确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将“教”与“学”相结合,以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建立起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目标,在小学德育的教学当中,授课老师应当尝试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小学德育知识,将小学德育知识以小学生更能理解的方式呈现给他们,虽然对比“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以理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授课老师更难掌控,更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可也正是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让教学被称之为是一门艺术,而且相较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以理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也更能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学生天生具备的能力被压制甚至是扼杀。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多都是抱着“严师出高徒”的心态,所以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大多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甚至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只有不苟言笑才应该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表情,也只有不苟言笑才能够彰显出身为老师的威严,然而这些老师却忽略了当自己面对学生时如果过于严肃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面对那些较为严肃甚至是过于严肃的老师时,往往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甚至会因为这份压力而导致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对老师的畏惧心态,在这份畏惧的心态之下,小学生所能做出的反应也就只有两种:要么因为畏惧而被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要么因为畏惧而选择逃避、放弃学习。这两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无疑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一个看起来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在一些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也会表现的比其他课堂活动中更为活跃,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神秘,其实仅仅是因为这些学科的老师得到了小学生的认可,甚至是被小学生当做是朋友看待,在课堂中表现的极为活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理解为是给身为朋友的老师“面子”。小学生的想法其实挺简单的,在面对很多事物的时候,他们都会带着极为主观的情绪去面对,所以也非常容易让他们因为爱屋及乌去喜欢上一些事物,在小学德育教育方面亦是如此,所以小学德育老师在日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大可以以小学生更能接受的“和蔼可亲”的方式去与学生进行接触,在长期的接触后摸索出小学生的喜好,尝试和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之后的小学德育教育打好基础。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带给小学生更好的小学德育教育,希望笔者的浅见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来,为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创建出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途径研究[J].李金龙.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2]对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黄惠琴.成功(教育).2012(24)
[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初探[J].吕强.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