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吕品
【摘要】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件切实可行并且有利于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学尝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将来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拥有良好思维能力的人,可以灵活处理各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善于从细小的事物中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改善和创新原有事物,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结合数学内容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148-01
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中,曾明确强调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便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之一,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开展思维培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少学生存在过于依赖教师、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因此,为了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其思维越来越灵活,数学教师应当善于结合多样的教学策略。
一、调动学生思考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新知,打开学生通向更高领域的知识殿堂,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探索的过程,便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善于将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与数学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小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让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比方说,教师在教学与近似数有关的应用题时,可以积极结合“进一法”和“去尾法”,首先,向小学生表明应用题的题目:小明的爸爸想要将1.44千克的食用油分別装在不同容积的玻璃瓶中,假设每个瓶子的最大容量为0.2千克,那么他需要几个瓶子?在明确了具体的题目后,通过让小学生自行阅读题目,分析解题的方法,通过计算有位学生最后得出的结果为7.5,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最后的结果为7.2,那我们可以用7个瓶子来装这些油吗?”这便涉及到“进一法”的知识,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十分浓厚,竟然在课堂上利用折纸的方式开展了实践探究,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通过探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要用8个瓶子”,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考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理清学生思维路径
认知型心理学家提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正如人的一生发展历程一样,需要经历生老病死,知识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也是需要经历一定的必要过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我们既要思考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让思维的过程越来越趋于完整化、系统化和联系化,唯有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让小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整体的思维脉络,而开展这一教学的重点便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具体来说,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之后才是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数学认知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加入这个思维的起始点不能很好的把握住,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有心无力,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其次,便是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思维转折。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部分小学生会存在思维“卡顿”现象,这便是思维存在误区和障碍的体现,此种教学形势下,教师应当积极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让小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勇于克服自身的思维障碍,促进其思维的发散。
三、养成良好思考习惯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有赖于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很多时间,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毋庸置疑,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天长日久的积累方能形成。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良好思维习惯,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尾、或者课堂开始的一段时间,开展1-3分钟的口算快问快答互动,长期如此,可以有效强化小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更锻炼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概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思维培养优势,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把握住这一黄金教学时机,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思维训练,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贯穿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思维兴趣高涨、思维脉络明晰,思考习惯养成,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晶晶.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2]刘国廷.初探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