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探究

时间:2024-05-07

李亚

【摘要】案例教学因具有情境性、目的性、主体性、互动性、启发性等特征,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有利于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案例教学 思想品德 作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66-02

一、何谓案例教学

案例这一概念来自英文“case”一词,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案例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权威的概念。从查阅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学者对案例的概念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例如一些学者认为,案例就是根据选题的问题,以事实为材料,通过对素材的整理加工编写成具有一定情景的描述。[1]无论对案例概念是怎么界定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一定真实的情境,根据对真实情境的描述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笔者认为案例是基于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基于情境、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真实情境或者依据现象把现实中的几个情境综合在一起而编写的案例。

二、案例教学的提出背景及其特征分析

案例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它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更能发挥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学生之间思维上的碰撞。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去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和巩固知识,培养具有分析能力、洞察能力、决策能力的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与感悟更是重要。案例教学是把案例作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生活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参与活动,双方积极参加、平等对话,促使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界定出发,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应该具有情境性、目的性、主体性、互动性及启发性五方面的特征。

三、案例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学生是否掌握其中的道理,为了最后的考试只要能背下来书本上的知识这就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其次,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是用崇拜的眼神观看的观众,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管对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兴趣,不管是对知识有没有领悟,不管笔者们的疑难点在哪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按自己写好的教案一步一步进行。再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传输,教师给学生传达知识的信息,学生不向教师反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领悟。最后,在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很少的交流与讨论,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死气沉沉,没有一点阳光的活力,也没有一点对知识求知的欲望兴趣。

四、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启示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想品德课堂中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等弊端而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当代所追求的目标,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以讲授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将生活中的情景模拟出来,将书本的抽象内容还原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以案列引出问题,通过对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来阐述相关理论知识。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激起笔者们对知识的探索与求知的欲望。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关键是要把握住创设情境与情感的美妙结合。案例教学则是教师有目的去创设或引入一定具有情感色彩、以形象为主体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一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模式[2]。夸美纽斯说:“ 笔者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和方式来激发孩子们求知求学的欲望。”[3][4]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吴刚平博士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讲座中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上可以概括为,作为老师不是拿着教材去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学生的智慧、经验、态度、价值观、情感都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都要融入到课堂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丰富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那种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不仅摧残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且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实践证明,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是不可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被社会现象所影响、所歪曲。案例教学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亲自体验,通过对案例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剖,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学生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改变错误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徐建会.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5.

[2]赵金青.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真实情景巧剪裁”[J].2012(4).

[3]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人们教育出版社1984:11.

[4]熊川武.反思性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