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发展浅析

时间:2024-05-07

叶柳青

【摘要】中国特殊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基础教育夯实后,职业教育的提升对于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综合国外高等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相关启示,对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未来发展提出粗浅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 国际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014-01

中国特殊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我们从近几年的相关报道和数据可以看到,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显著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特殊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和体系化程度不断完善。

随着基础教育的夯实和提高,高等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近3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特殊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这些特殊教育高等学校基本上都为省或市属院校下的2级学院,办学层次有三年制大专(高职)、五年制大专和本科。残疾学生经过基础教育的培养,升入大、中专院校进一步深造和学习,职业教育的提升对于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者也发现,国内知名高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步伐迈得比较前列,对于特殊教育职业院校,从相关数据来看,与国际化接轨方面还相当欠缺。

本文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主要分析该校目前的国际化发展现状,通过国外的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优势,对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如何结合国际化背景提升办学层次,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国际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主要面向残疾人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高等院校,2014年4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由华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正式建立。

学院从中职向高职转变,时间不是很长,大专办学过程需要的专业层次、师资队伍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其国际化发展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尽管近几年招收大批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但师资队伍基本上维持原班人马,在教育理念,特别是对于高等特殊教育理念的更新还缺乏更深的认识。现有高级职称教师为数不多,海外留学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仅4人,国际化课程设置仅开设一门英语,教师、学生对外交流每年几乎为零。

目前来看,学院在国际化背景下,尝试开展对外交流的工作,但由于资金、人员等多种因素,国际化的脚步还相当困难。现在,外界来学院交流考察的较多,日本、美国、台湾等地考察团陆续来访,学院教师队伍能够去国内的其他高校甚至国外同类别高校学习调研的机会还比较少,缺少了先进、实效的教育理念。

二、对策和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目标是力求打造浙江省内特殊教育的品牌高等学府,国外的办学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争取更多的特教经费投入

国内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投入与国外相比,是远远不够的。特教经费的短缺严重制约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如果要办成浙江省内以及全国范围内的一流的特教学院,势必在资金方面要争取到更大的支持。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学院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学生开展国内外交流考察,借鉴和学习国外优秀特殊教育高校在办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开阔教师队伍和学生的视野。寒暑假期间,学院可以与国外的特殊教育学校对接,在学院设立夏令营,邀请国外相关教师、普通学生或者残障学生来校交流互动;或者组织学院教师和学生到相关国家的类似高校参加交流访问,推动师生成长。

2.保障师资队伍充足和优质

在特教理念上,美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的特教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別差异、不放弃任何学生的教育思维。著名的加劳德特聋人大学的校长助理以及中国聋人留学生以手语反映:“只要人们相信我们行,我们就一定能行,我们本身都是高期望值特殊教育的成果。” [1]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要挖掘特教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素质的特教师资队伍。建议对接相关高等院校,使特殊教育专业的优秀学生能来校实习,多渠道解决师资短缺问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开设讲座,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完善培训制度,使培训系统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问题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总结的过程,建议学院人事处借鉴其他优秀特殊教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为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一个良好平台。

3.课程设置多样化

研究者发现,国外的特殊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更全面的考虑。韩国残疾人职业教育以特殊学校为核心,依据“生涯教育”模式实施展开,不仅教授给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对残疾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社会适应能力也都有课程开设。[2]我国特殊教育存在教师的专业标准缺乏,专业素质模糊等问题。[3]目前来看,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设置的课程是宽泛的,细化专业内涵、外延、课程设置也是未来需要考虑的,建议加强与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等相关学科关系,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加强学科合作,开设一些对残疾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文学鉴赏和心理学等专业课和基础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国际化课程,为优秀残障学生继续升造奠定基础。

4.校企合作更接地气

从学生就业方面来看,国外的特殊教育学校注重把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他们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残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其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性。日本筑波短期技术大学利用邻近筑波科学技术城的优势,与东芝、松下、日立、三菱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层层分解,为残疾学生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进而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当中。[4]建议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更接地气,注重使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要结合残疾学生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残疾学生在基础教育完成后,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是其人生价值更上一个台阶的体现,毕业后能顺利就业,不仅是学院办学的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汪海萍.美国特教印象及其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1):80.

[2] 张煜晨.韩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J]. 现代特殊教育(高等),2015(3):72.

[3] 雷江华,朱楠. 博采众长、勇于创新——“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2):96.

[4] 王得义. 中、美、日三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之比较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0):140-143.

本文系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6年校级课题,编号:XKY2016-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