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晶金属材料”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探索

时间:2024-05-07

王倩倩

【摘要】本文以“非晶金属材料”研究生全英文专业选修课为例,从教材选取、课程教学、师资建设、授课对象等方面,讨论了高校材料学科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方案和效果,以及对高校国际化过程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加快高校全英文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全英文课程 国际化人才培养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43-0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一战略性的文件将国际化摆到了大学发展的中心位置,明确了其重要性。双语课程的建设是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需求,因此成为国内各高校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

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的双语课程,尤其是双语专业课程,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课程模式尚未发展成熟,教学模式多为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的“半英型”,或者采用英文教材,教师同时使用中英文讲授的“混合型”,这两种类型的授课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文学习能力及国际化思维都有所欠缺。而“全英型”授课,即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用英文讲授,学生用英文同教师交流,用英文完成作业及试卷,能较快使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

材料是工业发展三大基础之一,是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晶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近年来开始逐渐受到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功能材料之一。本文基于“985工程”高校——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非晶金属材料”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师资建设,授课对象等方面对研究生全英文教学实践进行讨论,以期为国内高校的材料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全英文课程建设提供案例和借鉴。

一、教材选取

“非晶金属材料”全英文课程建设是基于对学生进行国际化培养理念而设置的,教材的选取尤为重要。目前开设“非晶金属材料”相关英文课程的院校较少,还没有相关的专业教材,课程主要选取了非晶金属材料领域知名专著《Bulk Metallic Glasses》(C.Suryanarayana,A.Inoue著,CRC Press出版)和《Bulk Metallic Glasses:An Overview》(M.Miller,P.Liaw著,Springer出版),作为主要英文教材。两相比较,前者是由非晶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井上明久,结合非晶材料各合金体系的研究成果,对非晶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讨论;后者则着重从基础理论及概念方面对非晶材料进行了阐述。两者相互补充,结合使用,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非晶金属材料知识。本课程还推荐了相关科研文献(如A.Inoue,Stabilization of Metallic Supercooled Liquid and Bulk Amorphous Alloys,Acta mater.48(2000)279-306等);以及中文参考书《块体非晶合金》(惠希东、陈国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作为辅助材料,方便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预习相关知识点,形成一定的非晶合金背景知识积累,为适应全英文授课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

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选修课,授课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采取小班化课堂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为课堂讲学及教学互动并重,并且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任课教师结合教材及参考资料,制作英文课件,课堂教学用英文讲授。课程前期以课堂讲学为主,任课教师对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结构及性能进行介绍。课程中后期以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讨论的教学互动为主,学生分成3-4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非晶合金体系,通过文献调研及小组讨论,形成研究报告并制作PPT进行汇报。研究报告及PPT汇报情况将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

此外,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学科经费支持国际学术交流,并且各课题组也会邀请海外研究学者来校,面向广大师生作英文学术报告,任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该课程相关的学术报告,并在报告后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交流探讨的机会和氛围,并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

三、师资建设

具有能胜任全英文授课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全英文课程建设的关键。全英文课程任课教师应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以及海外学习工作经验,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书面及口语交流,尤其应熟悉与课程相关的专业词汇。此外,任课教师应从事课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熟悉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国际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不仅能深入浅出的讲述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及实验体会,以及对当前最新知识的掌握,可以更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做到言之有物,保证了课程内容的质量,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

外籍教师,尤其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英文水平一般较高,并且大多已经形成教学互动的课堂教学习惯,开设全英文课程具有较大优势,并且经过初步调研,外教的全英文课程更受学生欢迎。然而,目前高校聘请外教作为全英文课程的主要师资力量尚存在一些问题。在国际交流经费支持下,学校或学院聘请的外教以临时聘请为主,开设的课程不一定能很好地归入学生的整体培养计划。其次,外教在我院一般为兼职,只能在本职工作之外来华授课,因此多为假期中授课,不方便学生选课,尽管学院或学校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选课人数依然不多。此外,聘请外教的成本较高,不仅需要负担其来往差旅及较高的课时费,还需要专人协助其完成签证及在国内的食宿等杂务。因此,聘请外籍教师开设全英文课程并非长久之计,引进归国海外人才或培养本院教师才是解决学院课程的国际化建设中师资力量不足的根本解决方法。

四、授课对象

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主要为研究生一年级。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已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具有接受全英文授课的语言基础;并且大部分学生本科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或者相关专业,应学习过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等专业课程,具有学习非晶金属材料课程的专业背景知识。开设“非晶金属材料”全英文课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激发其对材料学科的兴趣,加深其对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对其今后的英文论文阅读、理解及写作,以及参与国际化竞争有较大帮助。

全英文课程因其特殊性,不仅对本院研究生开放,也面向相关院系的国际留学生,为留学生提供更多可选课程,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增加学校对海外留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五、总结及建议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开设的“非晶金属材料”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及国际化视野,锻炼了本院教师的全英文授课能力,增强了材料学科的教学实力,提高了本学科以及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为加快高校国际化建设,增加全英文課程比例,应从学生及教师两方面采取措施。例如,提高全英文课程学分占比,鼓励广大学生选修全英文课程;适当提高教师的全英文课程工作量系数,促进教师增设及教授全英文课程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巍华.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

[2]陈淑梅,徐康宁.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全英文教学的模式标准与评价体系构建——基于东南大学全英文专业建设的实验研究[J].东方教育.2013.

[3]郁凯元,汤崇熙,任祖平.使用原版英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的一些体会.中国大学教学.2002.

[4]刘晋霞.《汽车设计》课程双语教学建设研究.高教论坛.2010.

[5]陈峻,陈淑燕,王昊.本科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及效果评价.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