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敏
【摘要】长期以来,朗读教学始终都不太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在课堂上虽然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但是其作用却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事实上,如果恰当地利用朗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思维锻炼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朗读教学 课堂 语文 小学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65-02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加强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综合这些方面来看,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是,当下很多教师都只是把朗读教学视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度环节,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再进行逐字逐句的语句分析。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知识成为了机械的学习者,被动地而接受着有关的知识,其思维也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在朗读中并不能真正地体验到所谓学习的快乐。小学生大多表现的是兴趣地下,缺乏充分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也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提升策略
1.指导学生在初次朗读课文时感知课文
在当下的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而具体的教育目标的设定,则有效地体现出了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它可以控制着整个课堂,也是实现课堂效果的基础。所以,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在设计有关的目标时,要重视课堂的切入点。一片文章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初读的感觉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体会课文的大体含义。通过初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自己要面临的重点字词,掌握文章的大体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可以准确的发音,并且对于每一个词语都能够有正确的理解。除此之外,引导学生理清楚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写作的思路,让学生可以大体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些朗读的任务,让学生带着思考去朗读。
2.初读之后再引导
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助式教学模式展开,这是语文朗读教学中实践效果较好的方法。小学生通常世界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因为他们的心智处于一个发展的状态,且自控力较差,往往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这样长期下去会降低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地结合其心理特征进行教学,采用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方法。在进行过一次初读之后,学生对课文会产生一些问题。针對这样的情况,教师最好不要立马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了思考和探究的乐趣,进而会让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相关的提示,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并且指导学生再次进行朗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思维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朗读给自己带来了乐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再次朗读,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楚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指导学生认清楚文章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朗读教学才更有意义。
3.细读课文,让学生得到充沛的情感体验
细读课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体会到作者写作的意图,让读者和作者之间展开有效的心灵沟通,使得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具体品读课文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知道,如果只是欣赏课文的语言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真正地有强烈的感悟,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一些单调且乏味的文字转化成为形象的图画,让学生可以有更丰富的认知。
结语:
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文能力,最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其指导,让学生在初次朗读的过程中获得对课文的体验,再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课文。最终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韦芳,石柳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广西大化县、罗城县4所农村小学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4:19-24.
[2]李金国. 从遮蔽到重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例析[J].郑州师范教育,2014,06:50-52.
[3]刘凤秀.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8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