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07

吴华彪

【摘要】本文主要从构建必要性、内涵与基本特点、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机构职责、预期目标五个方面阐述高职“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 二元交叉型 班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34-02

深化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科学发展,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基本目标。《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1]同时还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2],明确提出德育工作优先发展地位。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高等院校德育工作改革,不仅是高等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教育改革相关精神、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的现实要求。本人结合自身高职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和我院“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试图建立辅导员(或班主任)领导下的班级学生民主自治“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既发挥以辅导员(或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的管理优势,又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构建“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科学发展精神的必然要求。从高职辅导员专职化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阐述“辅导员专职化前提下的高职‘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探索实现专职辅导员职能有效发挥与班级学生管理主体地位充分落实体现二者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班级的科学发展。

2.有利于消除在班级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教师和学生“两张皮”的消极现象,纠正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错误认识,理清班级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提高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针对性。

3.有利于打造一个长期、稳定、有效的管理服务平台,提升高职班级管理效能。建立一个使各种力量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开放式管理平台,整合校内外各种力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使班级管理适应高职办学新模式的新要求,充分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缓解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力量不足的压力与解决管理队伍班级管理长期处于低水平层次发展的问题,同时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长期、稳定、有效的管理服务平台。

4.能充分挖掘与整合目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有限资源,解决目前存在的班级管理力量不足与效率、效能低下的问题,同时能促进深化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与培养,提高班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二、“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与基本特点

1.“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

班级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设计出的一整套包括班级管理的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内容的管理体系。“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属于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一种类型,“二元”是指“教师的班级管理主导地位”和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是指在辅导员专职化的前提下,既充分体现辅导员为核心的教师班级管理团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又充分体现班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吸纳校内外各种力量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开放式的一人多班式班级管理模式。

2.“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元性。在该模式中,既能充分发挥处于班级管理主导地位的以辅导员为核心的教师班级管理团队在班级管理中的指导与教育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处于班级管理主体地位的学生管理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第二,交叉性。两个团队的职能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的,相互关联的,每一教师领导和知道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学生管理团队。第三,开放性。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师管理团队的构成方面,可根据每学期班级管理的不同任务,团队构成向各方人员开放,可以是校内校外的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第四,民主性。强调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由学生以民主的方式组成班级管理机构,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凸显班级管理的民主性。

三、“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

1.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

为了直观把握“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特以下图示予以呈现:

2.机构职责

(1)辅导员(班主任)职责。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其职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领导班级教师管理团队,具体职责包括选聘、管理与考核团队成员、主持编制团队学期工作计划、督促各项活动有效开展等。第二,领导班级学生工作团队,具体职责包括每学期主持召开两次次班级全体大会和班级党团员大会,选举产生班级管理委员会、班级党团委员会和班级监督委员会,并指导它们选举产生班长和团支书;班团干部教育与培养;指导班团委员会工作;领导班级管理监督委员会;负责班级学生常规教育与思想教育活动。

(2)班级教师管理团队职责。班级教师管理团队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德育导师四人构成,特殊时期还可增加人员构成。辅导员(班主任)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负全责;专业导师指导班级学习小组开展工作;职业导师负责指导班级职业发展小组工作和班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德育导师负责班级阶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指导团支部开展工作。

(3)班级全体大会、班级(党团)员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职责。班级全体大会为班级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学生和团队教师组成,每学期召开两次(特殊情况下班主任可提议召开临时会议),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召开,其主要职责包括选举产生其常设机构——班级管理委员会、审议班级、审议班级学期工作计划及班级总结、奖惩与纪律处分等。班级管理委员会(含教师团队成员)负责选举产生班长及审批班长提交的班委会组成成员名单、审议班委会学期工作计划于小结与其它决定、监督班委会工作、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但不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具体班级管理工作由班长领导的班委会负责。班级(党)团员大会为班级党团活动的最高决策机构,其常设机构为班级(党)团委员会,负责审议班级(党)团工作计划与总结,(党)团员奖惩,并选举产生(党)团支书,审议(党)团支书提交的(党)团委会组成成员及组织发展名单,其班级具体(党)团工作则由班长领导的(党)团委会负责。

(4)班级监督委员会职责。班级监督委员会由辅导员(班主任)领导,直接向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其组成成员包括(党)团支书和经班级全体大会选举产生的六名学生,其主要职责就是监督班团委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反馈情况,以便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掌控班级情况,同时在每学期召开两次的班级全体大会、班级(党)团员大会上作监督报告,但不参与班级任何具体工作。

(5)班长及班委会职责。班长为班级管理的最高负责人,班委会由其提名产生,如无违纪违法行为,其去留须经班级管理委员会三分之委员提议、报班级全体大会表决通过方可,其及班委会职责在此就不多讲了。

(6)(党)团支书及(党)团委会职责。(党)团支书为班级(党)团活动的最高负责人,(党)团委會由其提名产生,如无违纪违法行为,其去留须经班级(党)团员委员会三分之委员提议、报班级(党)团员大会表决通过方可,其及(党)团委会职责在此无需多言了。

四、“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的预期目标

构建“二元交叉型”班级管理模式,短期目标是将其转化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班级管理实践,长期目标在于创立全国班级管理范式,推动整个高职的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提高高职的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其预期目标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班级管理改革为突破口,推动高职院校整个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乃至全院管理部门的改革,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2.能为高职院校已推广的各种班级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借鉴,提升管理效能,避免管理资源的浪费,并最终创立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班级科学管理模式。

3.为现有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提升班级管理实践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效能性更高的班级管理模式,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精品工程。

4.培养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与民主管理能力,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效能的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建设培养和贮备合格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2]《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读本》,2012年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