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中哲 王志明 戴素江 戴欣平
【摘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职机械类毕业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从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双能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探索以工程创新班为载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高职机械 双能型 创新能力 工程应用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以‘工程创新班为载体的高职机械类‘双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7N1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47-01
一、背景现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器换人”、“制造换法”不断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变革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基本上的高职院校都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普遍忽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碰到需要创新演变的任务就基本束手无策。随着制造业的快速转型升级,许多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设备的创新及生产管理创新都是来自一线实践中,由一线员工完成。对于从事生产一线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应当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双能型”人才指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职毕业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既是决定其能否适应岗位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制造业企业能否顺利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设置了“第二课堂”、“创新学分”,这些举措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但效果欠佳。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开设创新课程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的培养体系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有些高职院校照搬本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模式来培养高职学生,但是由于学生学情的不同,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效。
综上,制造业的变革升级急切呼唤一种系统全面的高职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系。
二、以工程创新班为载体的“双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认真分析本院高职学生学情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相关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上的经验和不足,探索实践了一种以工程创新班为载体的“双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1.遴选工程创新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分层培养
根据《“工程创新班”学生选拔流程与遴选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面试,选拔30-35名学生组成工程创新班。培养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工程创新班管理实施办法,集中优质师资对工程创新班进行小班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课内和课外互动、教学和研究互动、寓学于研的培养模式。毕业时,根据《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综合积分制”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对达到要求的学生颁发工程创新班“学习经历证书”。
2.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课堂教学创新
制定凸显工程应用能力的《工程创新班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能力小循环,专项能力中循环,综合能力大循环”的纵向深化、能力提升课程体系。首先对每门专业课安排综合性项目,进行课程能力目标的“小循环”培养,再通过设置综合性实践课程对专项能力进行“中循环”培养,最后通过毕业综合实践等对岗位综合能力进行“大循环”培养。
推进课堂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计类课程增设“关键词”开放型项目,将创客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建设创客空间,采用答辩、虚拟众筹、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实行创客轨迹管理,孵化学生创新成果,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3.导师引导、学研互动,推进课外实践活动创新
课外实践模块与课堂教学模块既相互平行又相互融合,共同组成“双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该模块包括构建“项目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两部分内容。
推行項目导师制,制定导师的任职资格,通过师生双向选择,为每位创新班的同学配备一位导师。导师将承担的科研项目或企业横向项目经过凝练,再设计,派生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驱动项目,为学生量身制定项目计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一对一辅导,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制定《工程创新班导师制培养实施管理办法》,使导师制规范化。项目完成后需提交完整的技术资料一套,原则上要求申报专利,好的项目成果将进行相关成果转化或参加比赛。
实施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选合作企业、企业选师傅、学生选企业与师傅、师傅选徒弟的四方选择,完成学生与企业师傅的结对,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在内容与过程上进行有机结合,学校企业共同编制师傅选拔、学习过程、师徒考核等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实施成效
自我院探索构建基于工程创新班的高职机械类“双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实施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岗位晋升率也显著提升。工程创新班学生高级工获取率100%,奖学金获取率70%;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0余项,其中全国技能竞赛获奖12项(一等奖4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3项;获授权国家专利35项(学生排名第一18项)。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和工程创新班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2013届工程创新班学生毕业当年平均月薪4524.66元,比普通班平均月薪3310.61元高出36.67%,比全省同专业平均月薪3411.69元高出32.6%,毕业后两年半平均月薪9984.84元,上升了120%;2014届工程创新班学生毕业后一年半平均月薪6260.00元,比普通班平均月薪3923.21元高出59%,比全省同专业平均月薪3965.28元高出57%;2015届工程创新班学生毕业后半年平均月薪5781.82元,比普通班平均月薪3956.23元高出46%,从事设计、工艺、检测、管理等技术岗位的学生占95%,岗位晋升率89%。
四、结语
本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阐述了以工程创新班为载体的高职机械类“双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培养系统和有效的培养途径,并取得了明显的培养效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戴欣平,戴素江,王志明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5(12).
[2]戴素江,马广,胡新华等.机制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2011(11).
[3]徐振宇,戴素江.高职工科学生工程项目实施能力提升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8).
作者简介:
陈中哲,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