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人性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始终以人为中心开展相关管理工作。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必然,因此加强新时期下高校教育的人性化管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教育 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14-02
当前时期,高校学生个性特征十分鲜明,且自我意识非常高,过去采用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们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所以高校必须摒弃旧的管理理念,始终以学生为本,建立健全具有人性化特点的教育管理体系,加快学生更好发展。
1.高校教育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满足经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
高校教育的最终任务是为未来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培养一批综合型人才队伍。将人性化管理和高校教育管理有机结合,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保障。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对自我选择能力和自我实现能力高的人才需求比较大,这些人才都拥有较好的品质。无论是能力还是品质,都需要在良好的教育管理下逐渐生成。以往中,学生完全遵循高校管理制度规定,一味地根据规定要求完成任务,这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这里并不是说传统的教育制度就不好,而是其适应不了当前开放式社会的发展需求。
1.2有效落实高校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其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核心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所需,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素质教育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应教育学生学以致用,更关键的是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完全符合了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所以高校教育推行人性化管理已是必然。
2.高校教育實施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具体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管理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相适应的激励机制,该机制应基于教育者的合法利益,全方位考虑各利益主体,赋予学生应有的自主权,切实保障教育者的个人利益,通过制度规范师生的追求,满足师生的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以此激发师生参与教育管理活动的热情,利用以多元利益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来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目标。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应清晰明确教育控制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的平衡性,调动学生自主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突出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的规范性及弹性优势,通过制度促进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弹性学习。
2.2发挥教授治校的作用
这里所讲的教授治校,并不是将高校各项日常事务交由教授直接负责,而是赋予教授一定的权限,对高校开展的重大项目决策活动作出应有的贡献。首先,高校具备办学自主权是教授治校中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虽然《高等教育法》清晰明确了高校的自主权,但高校管理工作经常被各级政府干预,影响了高校的正确决定。举例说明,高校应严格根据教育部门确立的专业目录来进行专业设置;高校没有决定招生人数的自主权,由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操作方案和各项指标的分配工作,这样一来教授委员会就成为了摆设,导致教授治校目的难以顺利实施。因此政府部门应主动放权,保证教授应有的决策权与管理权。其次,强化教授的管理效率;教授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才能和良好的品质为广大师生服务,将自己成功的治学经验、正确的人生态度融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加强教学科研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此,各教授实践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认真谨慎的治学态度,乐于奉献,严格完成学术任务,引领学术风范,通过自己的优良品德与最高学识感召广大师生,真正促进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发展。
2.3构建完善的现代高校制度
建立健全高效管理制度对高校教育实施人性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因此应建立在自身能够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之上。而高校的发展怎样才能实现持续性、稳定性,这就需要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教育管理只有走人性化道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保障广大师生的自身权益,突出高校的办学精神,调动师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及素养,促使高校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董立平,周永庭.学术人: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性基础[J].江苏高教,2011(2).
[2]林鑫.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5:88-89.
作者简介:
陈婧(1987—),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潍坊,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