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孟祥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26-02
在推动教研工作实现全面转型的今天,教研转型,不仅是方法手段的转型,更是思想的转型。以构建新型的教研伙伴关系为切入点,重新设定教研工作重心,是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呢?
一、以学促自明——教研员亲历课堂实践是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的核心
根河市于2003年进入新课程改革,课改之初,我作为教研员面对最大的难题是让理论落地,让实践开花。我虽有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但缺乏能引领课程教材改革的能力,尤其缺乏富有一定实证的教研案例,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偏软。2004年为突破语文课型教学目标设置难点,改变教研员坐而论道,教师活动研而不改,教研活动效率不高的现状,我在语文学科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率先上“探索课”,此举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的沉闷气氛,在教研活动中做到三个“真”,即真上课、真互动、真交流。三个“真”落地使教研活动中合作伙伴关系迅速建立,改变了课改前教研活动中教研员高高在上,对教师的要求整齐划一,教研活动中又只重视认知过程,忽略了情感过程,使多数教师感到教研活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现状。
教研员深入了解真实的教学现状,围绕研究专题,深入课堂上实践课,催生了教研员的实践智慧和反思意识,与教师平等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与方法,并及时加以推广。
实践证明,教学研究是教研员与教师的交往、互动过程,是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该过程中教研员与教师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研员亲历课堂是构建新型的教研员与教师伙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二、以省促自立——开展学科特色教研是构建新型伙伴关系的基础
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应对每一位教师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让教师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教师感受到他在学校老师心中占有一定位置,感受到同行对他的期望,让他们觉得被了解、被关注、被尊重。那么这种被尊重、被关注、被了解的落脚点就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其课堂教学有长足的进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研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以课改为载体进行学科特色教研活动是新型伙伴关系的基础。为解决教师在课改中的实际问题,教研室以学科为试点开展了学科特色教研活动。如音乐学科以敖鲁古雅民族小学为实验校开展“搜集、整理敖鲁古雅民族音乐”活动,举办别开生面的独具民族特色文艺汇演。美术学科结合本土特色开展“桦树皮文化进校园”活动,用师生制作的桦树皮小挂件、贴画等作为教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以行促自成——开展课题研究是构建新型伙伴关系的保障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是教师课题研究的引领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研员应以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身份,与教师交流、对话与互动,并在课改过程中与教师共同成长。本着“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促教师业务提高,以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在校本教研起步阶段,教研室编写了《根河市地理》作为地方教材发放各学校,同时组织各校开发校本课程:根河一小开发了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科辅助教材;民族小学、根河三小开设形体课;根河一中开发校本教材《爱家乡 爱一中》、《读、品、悟》等。如今,校本教研在各校有序开展:第二幼儿园园本教研从剪纸入手,将剪纸作为幼儿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以及學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加以普及和研究,根河市教育局领导对传承民间艺术极为重视,2009年2月6日,呼伦贝尔市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幼教教研员作为剪纸的传承人被收录第七项传统美术(民间艺术)中,并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研究单位的教师,特别是课题组成员,通过参与课题,积极地开展行动研究,树立了大课程观,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更加清晰,行为也更为自觉。他们开发课程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梳理和表达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截止到2016年根河市课题立项有:国家级课题十项、自治区级课题三十三项、呼伦贝尔市级课题五十五项。
根河,这个地处北纬52度左右的林区小城,被人称为“山沟沟”。地理位置决定了师生的见识有限,但这一切阻挡不了我们走进新课程的决心,教研员应认清形势,不辱使命,主动作为,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教研水平。“以学促自明、以思促自得、以省促自立、以行促自成”,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的教研伙伴关系,与时俱进。在新课程改革中,让师生共同奏响和谐的乐章,共同开辟教育改革的新天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