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应海华
【摘要】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实践育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高校鼓励、支持大学生力所能及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支持,从而推动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本文基于实践育人的视角,在厘清实践育人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内涵、现状的前提下,以河海大学理学院为例,阐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特点多元化、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19-02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特点多元化
(—)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性
目的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先让,我院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社会环境,进一步的发回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道德意识、实践能力等等,大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艺”是指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事务中,进而使得其个人能力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最终使得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等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河海大学理学院志愿者服务就是走大学生目的出发,进而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二)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
志愿服务具有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功能,志愿服务更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使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有力的弘扬。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要对照“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和社会意义出发,重点围绕学生个人专业理论学习和大学生服务意识等方面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不足。河海大学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结合自身特定身份,深入调查,仔细研究,针对性地选择服务基地并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志愿者真正从实践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任何公益项目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有利于科学知识和生产力的有效转换,是一种双赢的活动。
(三)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性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性主要是指人员参与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在目前全社会都呼唤人本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便以其时代性和普遍性吸引了广大大学生学子。从河海大学理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域可以看出,志愿服务接地气,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志愿服务不同于科研活动需要专业领域高精尖的人才,也不需要特殊的岗位技能,而是一项平凡而有意义的事业。河海大学理学院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安排具体的岗位。同时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述责测评等途径,了解志愿者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建议。这就使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受学生的来源、性别、年级、专业等方面的限制,具有人员参与上的广泛性。
(四)增强志愿服务的公益性
公益性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第一,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起的历史渊源来看,社会民主、公益慈善、传统仁爱观念等;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社会公益事业为核心,在大学生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之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关怀弱者,构建和谐社会。这些都体现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公益性的特点,更为人所敬仰。“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中,社会公益被提升为人们所景仰的高尚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新的发展前景。”
(五)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志愿者,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活动能够激励志愿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学生在学风建设、团学活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学生党员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志愿者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展现大学生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二、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近些年来,河海大学理学院多措并举,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重要载体,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创新机制,志愿服务管理科学化
河海大学理学院把制度保障作为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着力在规范性上下功夫。通过建立“院—年级—班级”三级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学院形成了“班级自主,年级协调,学院统筹”的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目前全院已有98%的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学院通过出台《志愿服务活动管理规定》、《志愿服务时间认证规定》等管理文件,制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章程,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校院两级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同时,河海大学理学院将一定要求的志愿服务时间作为学生入党的必须条件,推进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二)整合资源,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
河海大学理学院把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作为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启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学院将志愿服务活动汇总为小伙伴微课堂暨同伴服务行动、慰问老教师暨最美夕阳红行动、感受知识魅力暨图书馆志愿服务行动、关注玄武湖生态环保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接力行动、普法进社区暨法律援助行动等六大项目版块,有效整合了校内外的志愿服务资源,强化了活动分类指导的针对性,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专业化、项目化运作。
选树典型,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化
河海大学理学院把志愿服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着重将实践育人实效与服务社会实效有机结合,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典型。近些年,学院数百名本科生积极参加亚青会、青奥会志愿者负责人,毕业后积极参加团中央的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现有4名同学在拉萨市江苏实验中学支教,作为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藏汉桥志愿者服务队总队长,团队申报的《2014届藏汉桥志愿服务总队》的项目入围了全国赛终评,柳智鹏同学有幸代表项目负责人参加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暨首届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荣获银奖。此外,我院的“慰问离退休教师”项目入选校关工委推介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為离退休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学院的暑期实践团支教项目、艺苑社区义务辅导队、来爱德慈佑院做义工吧、盲校行、关爱留守儿童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也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大学生是有文化、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加入志愿者服务事业,给其注入了大量的新活力,大学生志愿者在推动机构的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事,文明也看到了,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原因的影响,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如:(1)大学生参与的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具有局限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扩大覆盖面,(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遇到问题难以很好的解决,(3)缺乏组织管理的经验,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地解决。所以,在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做出了完善河海大学理学院资源子服务工作的对策: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覆盖面。第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第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机制。第四,社会应给予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鲁琴.大学生志愿者红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2]王伟伟.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蓝宇新.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