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小平
【摘要】本文作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由易及难 思考时间 恰当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4-01
教育实践表明,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知识点学习活动之中,进而获取较高效率的实际学习效果。也正为如此,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便成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笔者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即为笔者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遵循由易及难、层层递进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其在学习过程中多依靠于直观化、具体化的思维认知方式。数学作为一门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本身就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正是为什么不少小学生视数学为“拦路虎”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不能直接向学生抛出复杂化的疑难问题,这将严重打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积极性;而应当从小学生直观化、具体化的思维认知规律出发,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设计问题。这样有利于逐渐将学生的认知由浅层次、具体化的水平引申、过渡到较高水平、抽象化的水平,自然也更有利于以问题为载体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数学学习的强烈动机。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设置如下难度呈螺旋式提升的问题:什么是圆的面积?如何测量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跟哪些因素有关?圆的面积跟其直径、半径之间存在哪些特定关系?这四个问题无论是在表述上还是在实质上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个问题都是紧邻其后问题的基础。如此,既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需要由浅显及抽象的特点,同时又为学生透过问题表面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与本质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遵循由易及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是成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必要因素之一。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遵循给予学生充足思考时间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不待其认真思考便急匆匆的点名要求学生回答。其不良后果显而易见,学生由于缺乏充足的思考时间,要么回答的不甚全面,要么就回答错误。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原意。
要想有效扭转这一不利教学现状,切实获得较高质量的提问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问问题之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分析时间,既不要一味的催促学生,更不能在等待中有丝毫不耐烦的表现与倾向。须知,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学生总是要经历一个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而时间则能对这一过程的实现及转化提供充足的保障。
至于如何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后直接告诉学生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而不能轻率的做出回答;其次,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实际难度给予不同的思考时间,如难度较大的要留给学生相对较长的思考时间,难度较小的则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最后,在学生做出回答之后,教师不应对其答案立即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而应当在此环节同样留给学生一定的反思时间,确保他们能将自己的答案整理的更为完善。实践证明,充足的思考时间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遵循给予学生恰当评价的原则。
小学生虽然实际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对外界的评价格外敏感,并非常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肯定与评价。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出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结尾环节要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科学、合理评价。
而要想真正达到科学、合理评价的标准,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就不能流于形式的给予学生“很好”、“很棒”等并无实质意义的评价用语,而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给予其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若是对课堂问题做出了正确的解答,教师要积极挖掘其解答思路中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基础作为评价的重点,像“你很好地运用了百分比的相关知识,非常巧妙地回答了问题,很棒”、“解答思路清晰完整,表达也很流畅,值得大家的学习”等等;而若是学生回答错误了,教师也不能粗暴的评价到“根本不对”,而应当巧妙暗示学生继续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相关的评价语言包括“已经很接近了正确的答案了,相信你经过认真的思考一定可以”等。这种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看出自己回答问题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进一步坚定自身的数学学习信心。因此,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同样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并要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思考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设置课堂问题。这既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及稳固。
参考文献:
[1]高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3-12-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