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转应用型研究

时间:2024-05-07

罗海军+龙兴明+何传红+郭盼

【摘要】把握区域经济区域人才需求的脉搏,正确定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生岗位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 专业转型 应用型

【基金项目】项目资助:校级教改项目-提高电信专业竞赛训练效果竞赛成绩;校级项目:重要赛事突破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建设专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2-02

一、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许多电子信息相关的企业,都急需有实操经验的技术人才,因此相关的专科、高职、中职学生成为其首选聘用人员,而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却一直走低。可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落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为工科,学生生源复杂,多为其他专业调配使然,传统的理科培养模式业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二、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紧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把握区域人才需求的脉搏,正确定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应用为先、创新为重,质量为本、服务为上”的转型发展原则,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结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新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重新论证、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设置、开设进度、学分分配、实践训练等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等实际需要[1]。

改革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5个课程群(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实验和实践电子技术)分别对应五种岗位专业能力(基础知识能力、硬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软件编程与开发能力、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综合应用和技术移植能力)的培养。

改进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改革授课方式,增加“研讨式”教学、“层次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的比重;改革教学手段,增加课程实验、专业生产见习、创新性实验等实践比例,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增加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比例。

开展“分层次” 实践教学。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三个部分针对性的实训,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按基础、专业、综合的先后顺序贯穿在整个大学4年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

加强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育。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企业实践,促进其素质和能力结构的优化[2]。在考核聘任方面,将教师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的成果同等对待[3]。

聘请或引进企业、科研院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采取柔性引进或智力引进的方式,从社会上和产业部门中聘任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或兼职讲师,兼职教授/讲师以兼课或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成为师资的组成部分。

实施基于学生综合知识应用与技术移植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及实习。通过电子设计大赛、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实训、定岗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和综合运用能力,将所学知识和能力移植进行创新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设计创新的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实行实验实训工作与科技竞赛紧密结合,实验实训工作应努力提升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中的催化作用。

三、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以培养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岗位就业能力为核心,经过4年的建设,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团队;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制定多元化的学生考评体系。实现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群,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的目标,对同类高校相关专业有示范与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荷西.避免同质化高校“实践性”改革进行时[N].中国商报,2015-11-20P03.

[2]剧乂文.以“卓越计划”为契机 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02:38-39.

[3]乐丽琴,贺素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26-27.

作者简介:

罗海军(1983-),男,汉族,四川资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磁测量和电磁计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