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效融合,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时间:2024-05-07

俞平

【摘 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而实施融合教育,需要多方合力、统筹建设、协调发展,从教育理念、环境氛围到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关键词】特殊教育质量 理念融合 環境融合 素养融合

融合教育是有效实施“适合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实施融合教育呢?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入探索,从自身理念、教育环境、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品质。

一、理念融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家长观念的改变

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学生大多身体或智力上存在缺陷,影响其正常思维、生活。面对这类孩子,大多数家长会心疼孩子、溺爱孩子。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家长采取放弃式管理,他们对孩子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觉得孩子反正不可能成才,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他们身上;另一部分家长则期望值过高,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虽然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但只要早期干预,不断强化训练和学习,就会跟上正常孩子的步伐。而因为有些家长期望过高,他们对学校的教学就变得尤为关注,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产生反感、抱怨等不良情绪,甚至干预学校的教学。

这些特需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孩子的问题。首先,家长的过分溺爱和包办,可能会让他们成长得更慢,更难融入社会,因此家长有时要学会放手,帮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其次,家长对孩子要有个全面正确的评估,充分听取专家、医生和教师的合理建议,形成正确的期望值;最后,作为特需学生的家长,要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交氛围,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二)教师理念的转变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相当一部分特需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目前,普通学校很少有专职的特殊教育教师,一般都是普通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本身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教学压力大,可能平时的关注点都在普通学生身上,较少关注班级的特殊学生;再加上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很少能对这些特需学生提供专业支持。

特殊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特殊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公平对待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树立“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观念,把特需学生教育与减轻国家、家庭负担,提高民族素质,提升家庭和特需学生个人的生活质量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从心理上接纳特需学生,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关心每一个特需学生,要承认特需学生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善于开发,有的不仅能自立,也能成为有用之才。

(三)社会接纳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近年来社会对残障人士的接纳度越来越高。自《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以来,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很多公共场所有可见、可触、可使用的坡道、盲文以及无障碍卫生间、智能化无障碍服务平台;城市更新中同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交通等领域推广无障碍交通工具;等等。

无障碍生活满足了特需人群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特需人群提供了便利。接下来,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除了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得更完善,更要普及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从心理上真正接纳特需人群,让他们真正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二、环境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设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

实施融合教育,有利于特需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培养普通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珍爱生命、勇于担当等核心素养。为满足各类有特殊需求学生的需要,设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可以弥补普通课堂教学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掘特需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健康发展,并能在普通中小学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正常地参与各项活动。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截至2020年底,由区教育局、卫健委、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四部门联合认定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中专35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1个区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实现了全区11个镇(区)、街道的“布点全域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的“学段全程化”,实现了全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

(二)打造极具特色的融合室场

融合教育是实施策略,也是教育理念。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是一所学校的概念、一个社区的概念,甚至承担起一个街道融合教育的义务。因此,各学校在筹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时,要进行“系统思考、全局部署、整体优化”,以此推进资源中心的建设工作。

还是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在推进过程中,区特教指导中心对各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提供了“建设指南”,给出了“1+N”的建设方案,即一个核心理念“N”个学校重要融合教育场所。各学校从实际出发,整合学校心理咨询室等重要场所的建设功能,建设区域划分科学、办公设备规范的主阵地。重点突出建设资源教师办公区、家长接待区、访谈评估区、个性化教学区、档案室等。

对于重要融合教育室场的建设,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中专不同学段的特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如,幼儿园重点打造综合训练室场、游戏情景街、劳动实践基地为融合教育资源重要室场,小学、初中重点发展科技劳技、团体辅导、阅读阅览、综合艺术等为融合教育资源重要室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重点发展团体辅导、实践操作为融合教育资源重要室场。此外,各学校还根据校园文化、特色项目等,重点开辟种植、剪纸、桑蚕、丝绸、心育等具有浓厚学校文化特色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重要室场。

(三)营造融合的软环境

有效融合,除了资源中心硬件的打造,软件的建设也很重要,而软件建设,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师。各地区要加强资源中心内涵建设,加强教师培训,组建融合教育团队,有品质地开展融合教育工作。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主要通过合理调配、专业培训、购买服务等主要形式加快资源教师专业化进程。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交流、聘用等合理调配,对有特殊教育经历和情怀的教师积极送培,聘请特殊教育团队成员到相关学校从事专职工作,从而化解时间紧、任务重、师资缺等主要矛盾。

此外,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要利用集会、橱窗、网站等多种渠道,营造“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舆论氛围;定期举办电影沙龙、读书会等,让教师从情感上感知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潜能发展;开展残疾人成才事迹宣讲,消除有特需学生家长的焦虑情绪;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帮助特需学生重拾学习信心。

三、素养融合:全面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一)融合课程“适性化”

要全面提高融合教育质量,融合课程的构建是一个关键因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猛认为,融合教育课程既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共同课程,又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具有弹性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昝飞则将融合教育课程定义为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进行高质量学习的共同课程,它不是只照顾好部分优秀学生,或者只照顾到普通学生而将特殊教育学生排除在外。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李拉教授则认为,融合教育课程,就是为满足普通班级里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以普通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适当调整与变革所形成的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

苏州市吴江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架构融合教育课程时,充分发挥了资源中心的品牌效应。各资源中心在吴江区“指向社会适应的融合教育内涵建设要求”下,充分发掘学校资源、发挥区域优势,逐步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融合课程,表现为特色课程的融合、学校文化课程的融合、区域产业课程的融合、社区资源课程的融合等。各资源中心做好特需学生的全面评估,建立“一生一案”。根据学生实际构建融合教育课程,学生“适性化”课程得以推广和落实。

(二)融合教学“个性化”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尊重残疾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适宜发展。特需学生类型不同,发展与学习特点表现也不同,对每个融合教育的特需学生,各资源中心都需要组织全科教师进行教学研讨,除构建适性的融合课程,还要对其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特需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教师可以采取“小步骤多循环”的教学法,选择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实践操作、模仿学习、多感官参与学习、反复练习、同伴互助的学习策略。另外,为了充分调动特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实践活动等,引导特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克服学习障碍。

(三)融合评价“多样化”

全面提升融合教育质量,各资源中心需要构建完善的融合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多元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各资源中心档案材料”“环境布置”“融合教育成效”等方面。各资源中心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起合理的管理体系,学生的档案材料,教师的培训材料,宣传、活动、会议等各种影像和图片材料等都是档案材料评价的内容。“环境布置”评价除了資源教室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各种科技辅具的使用、融合教育环境的布置等硬件设施,还应包括融合教育师资、教师培训计划、学校融合氛围、教师融合理念与知识等软环境。“融合教育成效”评价应包含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课程实施、学校发展等方面。

在评价时要突出过程性评价,结合教学研讨、教育督导、例行检查等,看融合教育整体的推进情况。如学生的成长,这里不仅仅指特需学生,还应包括普通学生。这意味着资源中心特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相互融合、共生存在,并在此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关于教师的成长,各资源中心应指派专任的资源教师,做好长期、短期的培训计划,注重过程管理。

评价的方法有:档案评定法,即查阅学生的档案、学校的各项管理文件等;测验法,对教育对象进行测验,了解进步情况;访谈法,通过访谈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成员等,了解融合教育的整体情况;观察法,观察学校的环境和融合氛围等。

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推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合力、统筹建设、务实创新、协调发展,从理念、环境到素养有效融合,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