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高阶思维在数学计算教学中真实发生

时间:2024-05-07

刘健

【摘要】高阶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高 阶思维的培养开展了实践研究。通过对已掌握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通过 图形直观表征算法过程,能带领学生深入算理;通过对比分析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能培养学生“最 优”思维;通过适时地开展估算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通过习题思考空间的扩展,可增强 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阶思维 计算 算理

高阶思维是指超出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层次,具有 分析、评价、创造以及整合行为表现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 力。传统的教育过多地注重基础和技巧的训练,忽视思 维的培养,无法满足小学教育核心素养的要求。而高阶 思维在很多方面可以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小学数 学教育教学中应更重视高阶思维的培养。

一、抓住真实起点,在引导探索中培养高阶思维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的培养,但如果单纯地在教学中去追求小学生的探究行 为,则存在“空中花园”的问题。小学数学中如果利用好 学生的真实起点,并在教学中注意方法,就会实现对学生 探索精神的引导和启发。

例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中,存在两种情 况:一种是不退位减,一种是需要退位减。这一时期学 生已经掌握了 “个位数减个位数”以及“两位数减个位 数”,这就是学生的真实起点。然而在后期教学中,如果 只是出几十道计算题,学生是不会去主动探索“不退位 减”和“退位减”的异同点的。据此,可以创设情境:“公 牛队上半场得了 55分,火箭队比公牛队少二十几分,那 么火箭队实际得了多少分? ”这种情境的设置将传统减 数由一个具体的两位数改为一个开放的区间,让学生一 下子有点“摸不着头脑”,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并以 个位数“5”为分界线,同时涉及了两位数相减的不退位 减和退位减。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列出55-2 □=( ) 的所有算式。然后,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比 较分界线两侧算法的异同点,在探索异同的过程中明晰 算法上的联系。

小学生的探索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更强调对“未知世 界”的探索,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强调的是探 索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用已有知识,通过适当的情境设计去引导学生探索他们 未知的“已有知识”,进而经过长期努力,实现高阶思维 的建立。

二、借助图形表征,在理解算理中培养高阶思维

传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熟 练程度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算理的教学只是蜻 蜓点水甚至完全忽略,进而导致学生不理解算理,无法有 效建立高阶思维。

还是以“两位数减两位数”为例,算法通过口诀和行 为训练可以快速掌握,但由于缺乏对算理的感性认识,学 生并不会实现对算法的理性思考,无法构建高阶思维。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或者实物来表征算法与算 理上的联系。同样是55减去二十几,学生在探索过程会 发现有些得三十几,有些得二十几,那为什么是这样呢? 这时候利用画、划等操作,在黑板上以“十个”为一组画 出55个小棍,然后在黑板上按21-29的顺序分别画去, 再确定未画去的剩余小棍数量。学生会发现:当画去数 小于或等于25时,从“十个”为一组的5组中画去2组, 再从5个小棍中画去几根,结果就是三十几;而当画去 数大于25时,单从“5个小棍”中画去就不够了,需要从 “十个”为一组的小棍中借才能完成画去任务,这样的结 果就是二十几。通过这样的图形结合教学,学生就会理 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中退位减需要借的原因以及退位 减与不退位减的算理区别,进而理解两位数相减的算理 核心。

算法脱离了算理进行教学,往往会误导学生的思维, 但如果在算法之前直接讲解算理,学生又会“一头雾水”, 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在实际数学计算教学 中,应以方法为先,通过必要的实践后,再借助图形或者 实物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提升高阶思维。

三、 整合算法资源,在寻求最优中培养高阶思维

掌握多样的数学计算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 教师提倡并追求的目标。但是,为了追求多样化的计算 方法被学生掌握,教师往往采用机械训练、模仿的方式方 法去实现,忽略了引导他们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比较。 在后期算法优化中,也是通过机械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 算式外形选择最优算法进行计算。这样的教学不会促进 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学生无法掌握“寻求最优”中的核 心思维。

例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的教学中,教 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探索讨论。以 “26+27=”和“26+22=”为例,前者为进位加法,后者为 不进位加法。首先,让学生自由计算,并列出各自的计 算步骤;然后,教师将每一个学生的解题过程收集起来, 并将根据解题方法不同进行分类,其有三类:(1)按竖 式过程计算:① 6+7=13=10+3,20+20=40,40+10+3=53 ; ② 6+2=8,20+20=40,40+8=48。(2)先算十位再算个 位: ① 20+20=40,6+7=13,40+13=53 ; ② 20+20=40, 6+2=8,40+8=480 (3)先加几十再加几:① 26+20=46, 46+7=53 ;②26+20=46,46+2=48o最后,教师将这三种 方法列到黑板上,组织学生对比这三种方法,讨论哪种方 法更为简洁明。在这种引导过程中,用任意一种办法解 题的学生对其他两种方法都会进行对比思考,进而产生 求知欲,尋求最优最快的解题方法。

因此,最优算法不是通过教师直接讲出来的,而是需 要通过教师发动大家,结合每一种情况自主对其他方法 产生思考,明晰为什么自己的算法最优或者为什么有最 优算法,进而形成高阶思维下的算法思考,构建完整深入 的算法模型。

四、 强化估算意识,在敢于批判中培养高阶思维

小学生往往比较粗心,在了解掌握算法和算理后,并 不能完全保证在计算过程中不出现错误。而避免和纠正 计算错误最有效、方便的方法就是估算,通过估算对自己 的计算结果进行肯定或者否定。估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算前估算、算后估算以及逆向估算。不管是哪种估算方 法,都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强化,让学生形成敢于批判的 心理。

例如,估算4 + 21的值,这种估算对学生形成考 验。如何进行此类小数型的运算就成了学生首要考虑 的问题,如果直接借位计算,需要借助短除法,就丧失T 估算的意义。此时可以适当改变运算参数,实现快速估 算的目的。请学生观察参数特征,在4 + 21的运算中, 4是合数,可以使用分合计算,而21作为质数,在目前 的教学中计算不多,那么针对21进行更改计算,取离21 最近的,相除没有余数的数字,比如20和25,计算4 + 21 < 4 + 20=0.2,计算 4 + 21 > 4 + 25=0.16,所以,针对 4 A 21的取值,就很容易得出范围值,即0.16到0.2之间。 通过区间限制,避免学生计算失误。所以估算,不是盲 目猜测,而是结合大量经验后对真实结果的估计。估算 必须尊重数学的客观事实,否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 思维。

估算有助于提高运算效率,而在估算过程中形成的 批判思维和批判心理,则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及时认识 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心态,增强了学生勇于接受挑战的心 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耐挫心理。

五、开放习题空间,在创新解题中培养高阶思维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毋庸置 疑,小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的能力已经得到非常好的加强。 但这样的能力培养能够满足学生未来需要具备的高阶思 维和创新能力吗?显然不能,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教 师有必要对习题空间进行扩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 进而发生创新。

例如,学生在学习“混合运算”后,教师可以让学 生尝试计算“1+2+3+……99=” “1+2+3+……100=”和 “1+2+3+……98=”。这种有趣的纯加法运算,事实上涉 及简便运算、乘法、观察能力以及多种解题策略,具备非 常大的思维空间和创新性。对于“1+2+3+……+99=”,学 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求解:①"( 1+99)+ (2+98)+…… + (49+51 )+50=100 x 49+50=4950” ; ② “(1 +2+3 …… +9) x 10+10 x 10+20 x 10+……+90 x 10=4950”。而对后 面的两道延伸题,其解题方法更加多元化,除了上述的① 和②两种方法,还可以用孤立或者“加项减项”的方法更 加快速地求解。通过这种具有趣味且研究空间延伸能力 的习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促进了创新 思维的萌发和成长。

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传统的 机械重复式习题不具备良好的思维空间拓展性,也就不 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 时,教师应注意开展具有空间延伸性的趣味习题,让学生 开动大脑去思考创新。

综上,高阶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高阶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概念、算法的訓练, 而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升级。通过数学高阶思 维的培养,学生会发现数学的“内在美”,让学习不再枯 燥,让思考不再被动,最终让素质教育真正实现育人的价 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