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方联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时间:2024-05-07

罗树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家庭、学校、社会要三方联动,为学生亲历劳动、实践体验提供平台和资源,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构建立体网。

家庭是劳动实践的最佳场所,洗衣做饭、扫地擦桌、整理房间、侍弄花草等,都是很好的实践机会。长期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育人观,或过分溺爱的护犊情结,都导致许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劳动实践。家务劳动要么请钟点工,要么家长自己完成,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对比之下,我们要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包办代替不是爱,是剥夺,既剥夺了孩子勞动实践的机会,又剥夺了孩子能力形成的时机。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理念,利用节假日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创造机会。过去,节假日一家人外出旅行是一种选择;而今,一家人利用节假日到田间地头干干农活、体验生产劳动不失为一种好选项,真正把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作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

《意见》指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哪些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会劳动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明确;哪些劳动可以承载相应的教育功能,需要在摸索中总结。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学校如何指导家庭开展劳动实践,如何策划组织一些劳动技能比赛促使家长重视劳动教育,如何与社区、社会联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校外劳动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有相应的教育课程、实践时间和教育目的,才叫劳动教育。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体系,编制相应教材,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学校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并加以总结。实践出真知,劳动教育更是如此。

要把劳动教育落实好,离不开社会的有力支持。因为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有切身实践体验,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田间果园、近郊农场是开展劳动实践的好场所。我们要积极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应当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搭平台,提供实践场所和相关保障。

过去,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许多地方由当地政府出面,给学生提供博物馆讲解员、图书馆管理员等许多职业体验的机会。中小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本质上就是很好的劳动教育。因此,使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才能使之真正落实。

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做好相关支持。打个浅显的比方,家庭好比浅浅的泳池,要让孩子学会游泳,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在泳池里扑腾。孩子一边扑腾,家长一边指导。学校要做的是经常组织游泳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向同伴学习。社会好比大江、大河,让孩子真正搏击风浪,肆意遨游。离开实践的劳动教育,就像不让学生下水的说教。因此,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根本。在实践中,家庭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社会提供了学生的劳动机会,学校确立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2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