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丁伯忠 蒋剑秋
【摘要】多文本组元、知识结构化的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速度,更有利于学生在同读共构中,立足文本、围绕议题展开观察、分析、想象、求证、批判、创造等思维活动。以“思维生长”为目标,对群文阅读进行价值赋新和策略优化,应该是其设计和实施的新常态。
【关键词】群文阅读 思维生长 素养发展
统编教材投用以来,“1+X阅读”理念被广大语文教师认同、理解和接受,并在实践中总结出多种实现海量阅读的有效策略,“群文阅读”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许多教师在群文阅读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秉承“丰富阅读内容,扩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的原则,以“运用阅读方法、保底阅读总量”为目标,基本实现了阅读的“提速增量”。然而,群文阅读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同一议题下多文本的逻辑组元与同读共构,决定其特质是整合型、结构化的阅读形态,适合学生在知识建构、方法运用、能力迁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高阶思维的生长,实现“深度学习”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的设计和教学中,我们试图从群文阅读的价值定位出发,以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为导向,突破传统单一的群读范式的拘囿,尝试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和实施。
一、循开放贯通的标准提炼群文主题
群文阅读流程的第一环节是确立议题。议题即一组选文中可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它是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显现。议题的确立应遵循如下标准:首先要与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学生学情相吻合;其次要能够连缀起所有的选文,使一组文章得以贯通;最后要为师生在阅读中的探讨提供空间。在设计“预测单元”的群文阅读时,我们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可预测性”应是每篇选文都具备的特点,童话中的“反复规律”应该是每篇选文鲜明的文体特征。让学生能够利用童话文体反复手法、结合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来学习并尝试运用预测策略,发展思维能力,就是这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和目标。
二、以综合统整的理念观照文本组元
“文本组元”是指依据议题,选择并组接一组文本的过程。选文的质量、选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群文阅读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议题的组接连缀下,每一篇选文不仅要求自身文质兼美、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特征,更要求选文之间互相补充呼应,力求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反映议题体现的目标要求。同时,力争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和中心来组织文本,扩大课堂教学范围,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机会。在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和学情预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预测单元的一篇精读、两篇略读课文已经在预习时读过,知晓了故事的发展与结局,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预测阅读策略的掌握。因此,在学习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后,补充了《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三篇课外阅读材料,与教材课文共同组成群文。这一组文本均有明显的“反复”表达方法,且反复部分情节体现了“适切合理”的发展逻辑。四篇文章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对学生进行预测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集中式突破训练。
三、凭多维互动的共读进行观点碰撞
与精读一篇课文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相比,群文阅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要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文本阅读。在本次群文阅读中,组元的四篇文章既具有“共有结构”——反复,又以阶梯式的递进状渐次出现:第一篇阅读完成后,会产生一个清晰的理解模式和有效的预测策略,用以指导另外三篇文本预测的尝试运用;而后面三篇的预测策略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思维含量的逐层递升。在清晰准确地把握住选文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展开具体的阅读活动时,可以第一篇为主,一篇带多篇,依循“初识预测—学习预测—运用预测”的步骤,在与同伴、教师多维互动的共读共享中,围绕有内容广度、思维深度和感性触点的问题进行交流碰撞。例如,你发现这四篇童话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吗?《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先后来了小猫、老母鸡、小蜘蛛,它们在故事中出场的顺序可以交换吗?其余三篇中的人物顺序可以交换吗?又如,在《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以及《小蝌蚪找妈妈》中,你觉得分别猜想哪些动物出场最合理?为什么?再如,你对同学预测的情节能提出怎样的意见和建议?为什么?在以上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的交流中,学生能够在观点的碰撞中凝聚起共识:“反复”的表达方法里藏着密码,相同中又有不同;预测并不是天马行空地瞎猜,而是有依據地推理;假设必须符合一般事理和规律,要到文章中去捕捉透露的信息……
四、用比较思辨的策略促成意义建构
在利用群文阅读学习预测策略的过程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起到示范与指导的作用,重在学习“预测”。通过集中出示文中重复的三段文字:“老屋低头看看……哦,是××啊,好吧,我就再站……”学生很容易发现其反复的特点,领悟到依据“反复”的规律,结合课文旁批、泡泡的提示,可以进行合理的情节预测。其余三篇材料则用来尝试运用预测策略,在安排的层次上也别有匠心。最先出现的《棉花姑娘》,文本的反复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相似,几段内容属于并列关系,但需要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关注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各自不同的捉虫特点进行预测。紧随其后的《小壁虎借尾巴》,在《棉花姑娘》的基础上再次推进。小壁虎一共三次向别人借尾巴,每次借的地点、对象都不相同。三次对话中,“×××,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的句型反复出现,学生除了要留心燕子、老牛、小鱼尾巴的不同作用,在预测时还要兼顾每次借尾巴地点的变换这一细节,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将积极参与其中。《小蝌蚪找妈妈》较之于之前的三篇,篇幅明显增长,情节也更具体、复杂,在把握住反复这一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在预测时须得留意文本中不断出现的新信息,如“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四条腿”“白肚皮”“披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的”等对青蛙特征的描述,以此为线索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推理,不断猜想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小蝌蚪会把哪些动物误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并在与原文情节的比照验证中,不断建构起“预测”的一般策略,发现“预测”的意义和内涵:符合事物本质特点,符合情节发展规律,根据线索或提示,进行“猜想一求证一比对一调整”的数度循环。预测的正确与否不是根本目的,在预测中提升阅读能力、体验思辨乐趣、助力素养形成才是核心任务。
五、借读写结合的运用实现思维生长
群文的价值,还在于一组结构化的群文的整合性,远超过单篇文本的个体性。群文的主题,深度包含了更多的语文要素,也便于深刻揭示出语言表达的规律。因此,一组群文仅止于读,还不能淋漓尽致地彰显和发挥其核心价值;发端于读,指向于写的读写结合,更有利于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习了预测,又经历了在《棉花姑娘》中的尝试运用,在《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反复运用,这些环节都在对“合理续编故事”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在观点碰撞和比较思辨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思维推进和策略建构的过程,用表格形式清晰地梳理出来(如下表):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顺势指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续编续写。教师出示两篇童话故事的开头,分别是《田鼠太太的项链》和《小猪变形记》,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运用“反复”规律,合理预测、续编故事。两个故事的选择也体现了层次性。《田鼠太太的项链》相对简单,只要抓住前文关键信息“衣服脏了,裤子被杂草钩出了洞,连鞋子都磨破了”,利用反复的规律就能把故事编下去;《小猪变形记》不仅要关注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如“长颈鹿、一对高跷、斑马、一件奇妙的黑白条纹新外套”,等等,还要注意将情节中人物各自的相貌特点与小猪的“变形行动”联系起来,符合事理规律。“任选一个继续编下去”的设计给了能力有差异的学生不同的选择空间,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尝试机会,不同程度地获得比较分析、批判性思辨以及想象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群文阅读中,师生凭借拓展的一组结构化的文本,围绕精心凝练的议题,依托多维互动的对话展开思辨性阅读,实现了“知识的重组与整合、方法的运用与迁移、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的“深度学习”。由单向度的“提速增量”溯向新常态的“思维生长”,群文阅读的课程价值在重构中得到赋新,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一定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