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差异教学视阈下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4-05-07

陈红

【摘要】差异化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甚至是空白状态。文章从紧扣单元要素,精准制定教学目标;依循年段特点,精当设计教学方法;关注写作基础,精心选择创作内容等方面对差异化习作教学进行了策略探究。

【关键词】差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纵观当下,小学习作教学无视文本差异、年段差异、个体差异,过度追求整齐划一、评价单一,差异化的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甚至是空白状态。因而,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统编教材的特色单元——习作单元,加强学生差异化的习作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明晰统编版小语教材中习作单元编排特点

为了切实落实课标要求,把书面表达落到实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关注了习作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习作单元,中高年级习作单元共计8个。所选文本分布在3~6年级语文教材中,虽然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言要素各有不同,但是单元选文均具有以下特点:(1)经典课文铺路。每个单元先呈现2篇经典课文引路(五年级下册除外),为学生的写作铺路。教师大胆教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的秘密,为写作打好基础。(2)习作例文引路。每个单元安排2篇习作例文,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从“不会写”到“会写”。习作例文贴近生活,学生易于从中获取方法,降低了写作的难度。(3)交流平台理路。交流平台总结本单元乃至贯穿全册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让学生写作富有条理。(4)学生创作上路。一个单元的学与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写。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运用所学方法,大胆创作,写作上路,做学合一。

二、审视当下小学习作单元教学现状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关注了习作单元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把原先的写作缺少层级性,变为富有梯度。但是由于小学习作教学重视“说”,忽视学生的“写”“评”“改”等诸多因素,导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差异化习作教学和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一)轻视单元要素差异,教学目标制定不准

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笔者先后通过问卷、访谈等途径,了解L市各县区小学语文中青年骨干教师习作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展情况。被调查的300名教师中,没有对差异化习作教学进行过专项研究的教师占97.5%;90%的教师表示,制定习作教学目标时,会参考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笔者系统学习了《教师教学用书》3~6年级习作教学目标,发现每篇习作的教学目标均为“乐于表达,能把句子写通顺”“能从内容、词句、标点方面修改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整洁”等四个方面。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一线教师进行习作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细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轻视了习作所在的单元要素的差异,导致习作教学不能很好地为单元要素的落实服务。

(二)忽视教材年段差异,教学方法设计不当

长期以来,习作在中考、高考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学科拉开分值的重要内容,因此,习作教学深受初高中语文教师重视。由于受评价方式和中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影响,初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作文时,多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关注写作技巧的训练,以追求习作课堂教学的高效。由于小学差异化习作教学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缺乏相关的教学研究基础和经验,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便借鉴中学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理念和方法,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过度关注写作技巧等传授,忽视了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年段差异,导致习作教学索然无味,让小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甚至是厌恶心理。尤其是缺少“佳作赏析”“二次创作”等,更是使得学生对习作失去新鲜感、好奇心。

(三)无视学生原有基础,分层指导方法不妥

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写作基础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原有的写作起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而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摸清学生当下学情在哪里,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学生已经学会写一件事,但是如何把一件事写具体应该说是个难点。大部分学生写一件事往往会平铺直叙,但是习作例文《小木船》就给学生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事情,加以分层指导,让每个学生所选的事例不同,表达富有特色化。

三、差异教学视阈下学生习作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紧扣单元要素,精准制定教学目标

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思路编排,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课标学段目标下的“产物”,在每个单元都有集中的体现和安排。因此,教师要紧扣单元要素的差异,既要关注习作单元的特点,也要研究单元说明、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各相关栏目的要求,制定富有层次性与发展性的差异化教学目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单元习作,虽然都是为了写,但是年段不同,每个单元的编排要素不同,教学目标也应各有侧重。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习作五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写一件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教学目标应当拟定为“选择几件事来写文章,但要选择不同的素材,聚焦中心的表达。”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教学目标是“写一件事,表达出真情实感”。同样是写事的文章,不同年段不同单元,不同语文要素拟定的习作教学目标应不同。目标制定需精准,既不能过低,也不能拔高。

(二)依循年段特点,精当设计教学方法

统编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同步推进的思路编排,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新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的思路综合编排,统筹规划训练目标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段的相关内容,体现目标的层次性与發展性。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理念,课文及相关栏目内容,围绕为掌握阅读、表达方法,培养阅读、表达能力服务。在重视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随着年段的升高,新教材对学生运用写作展现其所学所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引导学生写想象文会让学生认识到习作的乐趣,并习惯写文章。锻炼表达能力,展现好的作品。中高年段都安排了写想象习作,但是目标都不同,有利于减少差异,更有利于异步发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与水平。

(三)关注写作基础,精心选择创作内容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谈到两者的关系,叶老很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他曾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读”与“写”的相互迁移。一方面引导学生由阅读增强对习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促使学生由习作感受阅读材料的特点。新教材中的课后小练笔占用几分钟课堂教学的时间,尽量随堂完成。但由于学生写作基础有差异,在练笔的时候可以分层实施。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有的学生连一件事情都不能写具体,那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但是有的学生写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写两件事或者三件事,那就要引导这部分学生注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多写几件事情。

追寻差异不是为了消弭差距,而是根据学情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行。所以,习作的教学还要倡导开放式,不必要求学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当堂创作,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检索,从容面对写作,这种习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提高表达能力是目标,关注学生写作基础、开放写作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关键。

差异化教学,把学生放在教与学的中心位置,根据学生的需要指引教师设计教学。差异化的习作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经历创作的全过程。总之,小学差异化的习作教学,应该立足文本单元要素的差异和学情差异,清晰制定教学目标,适切设计教学方法,精心选择创生内容,让学生在喜闻乐“学”中,感受习作的独特魅力,在习作中夯实语文能力,提升表达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